课件编号17745194

四年级上册4.11 变废为宝有妙招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6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3次 大小:22072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四年级,上册,4.11,变废为宝,妙招,教学设计
  • cover
11变废为宝有妙招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减少垃圾 变废为宝》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让生活多一些绿色》的第二课《变废为宝有妙招》的第二课时。本课的编写依据是《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主题四“我们的社区生活”第11条“了解本地区生态环境,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本课所在的单元包含三课教学内容———《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旨在培养学生对环保的认知和意识,《变废为宝有妙招》是对环保的方法指导,《低碳生活每一天》则是对环保生活方式的引领。整个单元引导学生从环境污染问题入手,关注垃圾的再利用,倡导学生过低碳、绿色的生活,体现了从“知”到“行”的递进过程。 就本课而言,学生通过对前一课《暴增的垃圾》的学习,已经对环境污染有了一定的了解,而本课聚焦在如何给垃圾分类,如何变废为宝,引导学生懂得垃圾分类及其意义,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明白垃圾能够分类回收、再度利用,唤起孩子的生态环保意识。 学情分析 经过杨凌两级政府、社区、学校、家庭等多方位环保宣传教育,学生已对垃圾分类、变废为宝等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深度和广度不足,垃圾分类投放准确率低,对垃圾与资源两者之间的联系也缺乏认识和体会。 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爱思考的年龄阶段。他们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喜欢动手实践,并学会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资料,接受能力较强,能够主动探究。 因此,本节课通过学生自主合作交流、动手实践,促使他们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激发他们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引导他们学习保护环境的具体方法和措施,真正做到在生活中践行环保、绿色生活。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将环保行为落实到自己的生活、学习之中。 2.利用视频案例,了解垃圾暴增的危害和垃圾分类小常识,懂得垃圾分类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分享、实践操作,指导学生学会减少垃圾以及正确进行垃圾分类的方法。 教学重点 学会减少垃圾的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垃圾分类。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垃圾分类方法,理解垃圾回收、循环再利用的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垃圾暴增的视频、分类垃圾桶和卡片。 学生准备:观察身边的人有没有进行垃圾分类,关注自己家长是怎样进行垃圾分类的。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垃圾暴增的视频) 同学们,看了这个视频,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环节一:垃圾减量我支招 1:孩子们,看完视频后你有什么感受? 2:怎样才能减少垃圾的产生呢? 学生:垃圾分类(学生各抒己见,介绍垃圾分类经验。)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垃圾分类的专家:小猪佩奇。(通过学生熟悉的卡通人物,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环节二:垃圾分类我帮忙 小游戏:“帮它们找到家”(老师讲明游戏规则) 将四个垃圾桶贴在黑板上,把各类垃圾卡片分给学生,请同学们将垃圾正确的投放在正确的垃圾桶里。教师问: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 环节三:厨余垃圾能利用 1:你知道厨余垃圾有哪些用途吗? 请同学们听故事《厨余垃圾的自述》。(播放视频2) 2:垃圾回收再利用的前提是什么? 引导学生读相关链接,指导学生为学校和班级垃圾分类活动出妙招。 环节四:变废为宝创意多 1.学生观看视频,感受垃圾变废为宝。(播放视频3) 学生观看各种物品猜是用什么制作的。 学生分小组讨论废弃物的新用法。 总结:垃圾只有分类回收以后,利用科学技术的处理,加上我们的创意,才能更好地被人们利用,变废为宝。相信你们一定能成为环保小卫士,使我们的家乡越来越美。 课后实践作业: 请同学们讲今天所学的垃圾分类的知识,分享给自己的家人和小伙伴。和家人一起动手让家里的垃圾,变废为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