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755960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3 自然界中的水同步学案(教师版+学生版)

日期:2025-04-20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16次 大小:28043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同步,学生,教师,学案,教版,中的
    2.3 自然界中的水 【思维导图】 【知识梳理】 知识点01 探究水的组成(电解水实验)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1)电极上均有气泡产生;(2)a、b两试管中气体体积比约为2:1。 气体验证:(1)a中气体点燃火焰呈蓝色(若气体量少,可能有爆鸣声),证明是氢气; (2)b中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实验结论: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了分解反应,生成了氢气和氧气。 反应文字表达式: 水氢气+氧气 H2O H2 O2 从上面的实验和发生的化学反应可以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误差分析:实验中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往往大于2∶1。 主要原因:①氧气的溶解性大于氢气;②氧气与电极反应而消耗。 【注意】 ①做水的电解实验时,要在水中加入少量H2SO4或NaOH溶液,其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②所用电源为直流电源,正氧负氢,若用交流电会有爆炸危险。电解过程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2.氢气燃烧 物理性质: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小(最轻的气体)。 化学性质: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热,生成水。 氢气+氧气 水 H2 O2 H2O 氢气是理想的能源(原因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即学即练1】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水中可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 B.反应一段时间后,a、b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 C.由电解水实验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打开活塞,a管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b管的气体被点燃 【答案】D 【解析】 A.电解水试验中水的导电性很弱,故在水中可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以增强水的导电性,使水的分解加快,A正确; B.反应过程中a玻璃管中生成的是氢气,b玻璃管中生成的是氧气,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B正确; C.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由电解水实验得出结论是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C正确; D.b玻璃管中生成的是氧气,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被点燃,D错误。 故选:D 【即学即练2】小明做完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后,对反应过程分析不正确的是 A.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分解为原子 B.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结合成为水分子 C.该反应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答案】D 【解析】 A.氢气在氧气中点燃生成水,氢气分子分解为氢原子,氧气分子分解为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水分子,故A正确; B.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结合成为水分子,故B正确; 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是水,该反应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故C正确;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是水,该反应的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故D不正确。 故选D。 知识点02 水的净化 1.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取水→沉淀→过滤→吸附→消毒杀菌→配水 (1)先加入絮凝剂,使悬浮在水中的微小颗粒状杂质被吸附凝聚,然后在沉淀池中沉降分离; (2)使沉淀池里较澄清的水,经过滤池和活性炭吸附池,得到更清的滤水; (3)在滤后水中通入适量氯气(或二氧化氯 )进行消毒灭菌后,得到纯净的自来水(自来水属于混合物)。(杀菌消毒属于化学变化) 2.明矾的净水作用:明矾常用作絮凝剂。它能在水中生成凝胶状的物质,该物质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能使水中细小的悬浮杂质集结而下沉。 3.活性炭的净水作用: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能够吸附色素、异味、不溶性杂质和部分可溶性杂质。 4.在净化水的方法中,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为:静置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5.过滤:把不溶性的固体与液体分开的一种方法叫过滤。 (1)过滤器的准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