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761528

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 下册第二单元阅读与欣赏六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30 科目:语文 类型:教案 查看:91次 大小:11226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中职,教学设计,南州六月荔枝丹,欣赏,阅读,语文
  • cover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按照从主到次、由表及里的说明顺序,并了解其作用。 2、学习本文以说明为主,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3、学习借鉴引用及其他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 4、领会本文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的思路,训练学生快速概括内容要点 2、把握说明顺序,鉴赏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 品读赏析文本作为科学小品所具有的科学性、思想性、文学性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是杜牧的名句,杨贵妃酷爱吃荔枝,唐明皇为了讨美人欢心,派人千里迢迢马不停蹄运送荔枝,荔枝到了,美人笑了,可是谁又想到这一筐荔枝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为此杜牧写诗嘲讽了统治者的奢侈。如今,吃荔枝已不是难事,荔枝的美味也不再只有皇亲贵族才能品尝,但荔枝好吃树难栽。今天我们来学习贾祖璋的《南州六月荔枝丹》。 二、作者简介 贾祖璋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他创作了大量的科普作品。 他的科普作品大多以绚丽多彩的生物为写作对象,把丰富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融为一体,有着相当高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 三、题解 作者为什么不直接用“荔枝”作为标题目,而用文中之标题? “南州六月荔枝丹”短短的七个字,包含了荔枝的生长地域、成熟的时间、以及鲜明的色泽,以这句话作为标题,能激发人丰富的联想;并且它是引用明朝诗人陈辉《荔枝》中的一句诗,具有浓厚的文学气息,同文章的语言风格是一致的,比用“荔枝”作标题要好。 四、文体知识 本文属于科学小品,属于说明文。科学小品:介绍科学知识的文艺性说明文。其特点是以通俗有趣的写法介绍科学知识,篇幅短小,形式灵活,语言生动,既有很强的科学性,又有一定的文学情趣。 科学小品:多用文艺性笔调介绍科学知识和阐述科学道理,使人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某种思想感情的陶冶和艺术上的享受的一种文体 特点:知识性、趣味性、通俗性 字词正音 褐(hè)色 红缯(zēng) 绡(xiāo) 瓤(ráng) 龟(jūn)裂 醴酪(lǐ lào) 绛囊(jiàng náng) 贮(zhù)藏 宠(chǒng)幸 妃(fēi) 粤(yuè) 襄(xiāng ) 阙(què)下 啖(dàn) 萌蘖(méng niè) 渣滓( zhā z ) 六、初读感悟 1、阅读课文,概括段意 粗读课文后,选取荔枝的某一个方面,用自己的话或课文的原话详细准确地表达荔枝的特征。 质疑《荔枝图序》—外壳—颜色—果形—大小—膜—肉—不耐贮藏—核—花—产地—图谱—移植—发展生产 2、划分层次,理清思路 3、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根据层次,试说说文章的说明顺序。 七、说明方法 提问:这篇文章在介绍有关荔枝的科学知识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并体会其作用。 师生共同回顾初中阶段所学的说明方法,常见的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引用、下定义、分类别、作解释、列图表等。 分析本文所用的说明方法: 1.举例子 来自现实的,如“广东产的‘三月红’和‘桂绿’等”;“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 ;“一些稀奇的品种,如……‘龙牙’,……‘珍珠’。”等。 来自调查材料的,如“六十年代,广东调查得知,有鹅蛋荔和丁香大荔,重达四五十克”; 来自史籍和科学专著的,如“据记载,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杨贵妃吃荔枝的事;“四川合江产的‘楠木叶’,《四川果树良种图谱》说它重十九克左右,《中国果树栽培学》则说大的重六十克”等。 2.打比方 直接比喻说明,如说明荔枝壳面形态时,说“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块状裂片,好像龟甲”;“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说明荔枝的果形时说“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介绍优良的荔枝的种子时说“形状很小,有似丁香”;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