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772678

9《说“木叶”》同步练习A卷 (含解析)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0次 大小:3205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3,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说“木叶”》 同步练习A卷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褒奖(bāo) 漂泊(pō) 袅袅(niǎo) 不落言筌(quán) B.亭皋(gāo) 招徕(lài) 橘颂(jú) 心有余悸(jì) C.窸窣(sū) 迢远(tiáo) 征戍(shù) 蛊惑人心(gǔ) D.寒砧(zhēn) 桅杆(wěi) 疏朗(shū) 灼灼其华(zhuó)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干燥 传颂诗文 钢锭 天高地阔 B.精采 语言洗练 桅杆 随心所欲 C.钟爱 精巧无比 启发 精神饱满 D.典形 无人问津 联想 月白风清 下列横线上所填的一组关联词语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木”_____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_____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_____“木”呢,那就说不定,它可能是透着黄色,_____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 A.不但 而且 至于 而且 B.如果 就 关于 或者 C.不但 而且 那么 或者 D.如果 那么 至于 甚至 下列对句子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文章开头紧扣题目,说明“木叶”的来历,以及对后代诗歌产生的影响。 B.“如谢庄《月赋》说:‘洞庭始波,木叶微脱。’陆厥的《临江王节士歌》又说:‘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引用这些诗句,都是为了说明古代诗人特别喜欢使用“木叶”一词,因此“木叶”在古诗中很常见。 C.“‘木叶’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就是‘树’,‘木叶’就是‘树叶’,这似乎是不需要多加说明的。”设问开头,引出对“木叶”与“树叶”在诗歌运用上的分析。 D.“如屈原在《橘颂》里就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而淮南小山的《招隐士》里又说:‘桂树丛生兮山之幽。’”“木叶”就是“树叶”,引用诗句说明古诗句中“树”和“叶”是常见的,而“树叶”连用不常见。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时常说到乡愁,什么是乡愁?乡愁是我们的百姓对生养自己的故土故乡刻骨铭心的情感与爱恋,是家园真正的精神价值。 B.企业的发展需要通才,所谓通才不是指万金油或叫做万应锭式的人,而是指能在技术研发、成本核算、外交沟通等方面都能挑大梁的人才。 C.无数案例告诉我们,防止电话诈骗,最有效的方法是对陌生电话的求救、告急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就可避免落于言筌。 D.说“木叶”不说“树叶”,决非古人标新立异,“木叶”作为意象而言,蕴含着更多的意味,包含着更多的情感,更能体现其艺术特征。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古诗中常常将“树叶”写作“木叶”,这是为什么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清秋疏朗的气息。 ①至于“木”呢,那就说不定,它可能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 ②“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树干,而且还会暗示“木”的颜色属性 ③我们所习见的门栓、棍子、桅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 ④尽管在这里“木”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 ⑤“树”的颜色,就树干而论,一般是褐绿色,这与叶的颜色还是比较接近的 ⑥这里带有“木”更为普遍的特性 A.②⑤③⑥①④ B.⑤②①④③⑥ C.②⑤①③⑥④ D.⑤②①③④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她的歌声清亮、甜美、质朴、亲切,焕发着泥土的芳香,把人们带到了那美丽富饶的河西走廊。 B.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