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781998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有答案)

日期:2025-10-18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93次 大小:308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统编,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
  • cover
六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五) (一)北人啖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 ”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②坐:因为。 1.理解加点词语,完成题目。 (1)仕于南方( ) (2)席上啖菱( ) (3)欲以去热也(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3.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二)虎怒决蹯 人有置系蹄①者而得虎。虎怒,决蹯②而去。虎之情非不爱其蹯也。然而不以环寸之蹯害七尺之躯者,权也。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系蹄:一种套住蹄爪捕捉野兽的器具。②决蹯(fán):咬断蹄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人有置系蹄者( ) (2)决蹯而去( ) 2.下列“权”字与文中“权也”的“权”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权利 B.权威 C.权衡 D.权且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请简要概括。 (三)张之万之马 张尚书①之万,畜一红马,甚神骏,尝日行千里,不喘不吁。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固②请,之万无奈,遂牵而去。未几,马送回,之万怪之,询其故,曰:“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此乃劣马,故退之。”之万求之不得,遂退金收马。比公乘之,驯良如故,盖此马愿从主也。 【注释】①尚书:职官名称 ②固:坚持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畜一红马( ) (2)公不许( ) (3)之万怪之( ) (4)比公乘之( ) 2.翻译下列句子。 (1)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 (2)此乃劣马,故退之。 (3)盖此马愿从主也。 3.韩愈的《马说》中认为,由于没有伯乐,所以千里马得不到重用,本文中的“军人”识马却驾驭不了马,这是为什么 说说你的理解。 (四)欲食半饼喻 有人因其饥故,食七枚煎饼。食六枚半已①,便得饱满。其人恚悔,以手自打,而作是言:“我今饱足,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②自捐弃。设知半饼能充足者,应先食之。” (选自《百喻经》) 【注释】①已:停止。② 唐:白白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而作是言( ) (2)设知半饼能充足者( ) 2.文中一句话写出那人确实后悔,这句话是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我今饱足,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自捐弃。 (五)商鞅立信 商鞅令①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②。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注释】①令:指变法的命令。②金:古代货币单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恐民之不信己( ) (2)以明不欺( ) 2.翻译下面句子。 民怪之,莫敢徙。 3.通读上文,商鞅奖励给这人五十金的目的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 (六)古诗文对比阅读 【甲】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乙】时有人馈东坡美酒六瓶。甫至阶前,失手跌碎。其人大惊,东坡笑曰:“馀沥犹可压惊也。”因并破瓶内酒赏之,而作诗曰:主人惠我以佳酿,未至阶时喷鼻馨。不意青州六从事①,翻成乌有一先生②。 【注释】①青州从事:好酒的代称。②乌有先生:即无有,汉司马相如在《子虚赋》中虚拟的人名。 1.【乙】文中的“东坡”就是【甲】诗作者 代文学家 (人名)。【乙】文中的诗歌与【甲】诗在形式上都属于 。 (2)下面关于【甲】诗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黑云”和“白雨”二者的颜色形成强烈对比,给人画面感。 B.“翻墨”“跳珠”这两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