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目: 建筑工程测量 月 日 专 业 班 级 课 时 课 型 讲 授 课 题 单元五 坐标测量与测设 教 学 目 的 1. 使学生掌握控制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2. 使学生掌握导线测量的概念、布设形式、外业工作、内业计算。 3.掌握定点的原理和方法。 重 点 难 点 及关键 重点:导线测量的实测方法和内业计算。 难点: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教学 设备 教 学 过 程 或 内 容 教 法 要 点 课题一 导 线 测 量 一、导线的定义 1.定义:将测区内相邻控制点(导线点)连成直线而构成的折线图形。 2.适用范围较广:主要用于带状地区 (如:公路、铁路和水利) 、隐蔽地区、城建区、地下工程等控制点的测量。 二、导线布设形式 根据测区情况和要求,可分为以下三种: 1.闭合导线 多用于面积较宽阔的独立地区。 2.附合导线 多用于带状地区及公路、铁路、水利等工程的勘测与施工。 3.支导线 支导线的点数不宜超过2个,一般仅作补点使用。 此外,还有导线网,其多用于测区情况较复杂地区。 三、导线的外业 1.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 2.测水平角———转折角(左角、右角)、连接角 3.量导线边长 四、导线的内业计算 推算各边坐标方位角———计算各边坐标增量———推算各点坐标。 1.闭合导线平差计算步骤 (1)绘制计算草图,在图上填写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 (2)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计算闭合差: 计算限差:(图根级) 若在限差内,则按平均分配原则,计算改正数: 计算改正后新的角值: (3)按新的角值,推算各边坐标方位角。 (4)按坐标正算公式,计算各边坐标增量。 (5)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 有: 导线全长闭合差: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6)分配坐标增量闭合差。 若K<1/2000(图根级),则将、以相反符号,按边长成正比分配到各坐标增量上去。并计算改正后的坐标增量。 (7)坐标计算 根据起始点的已知坐标和经改正的新的坐标增量,来依次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讲解例题 2..附合导线平差计算 说明:与闭合导线基本相同,以下是两者的不同点: (1)角度闭合差的分配与调整 方法一: 1)计算方位角闭合差: 2)满足精度要求,若观测角为左角,则将fα反符号平均分配到各观测角上;若观测角为右角,则将fα同符号平均分配到各观测角上。 方法二: 1)计算角度闭合差 ,其中,的计算公式如下: 左角: 右角: 2)满足精度要求,将fβ反符号平均分配到各观测角上。 (2)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 讲解例题 3.查找导线测量错误的方法 角度闭合差如果超限,则测角有误;如果角度闭合差符合要求,导线相对闭合差大大超限,则可能是边长测错。此时,必须采取一定的方法进行检查,对可能有误的边角进行重测。 课题二 测设点位的基本方法 点的平面位置的测设方法有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角度交会法和距离交会法。至于采用那种方法,应根据控制网的形式、地形情况、现场条件及精度要求等因素确定。 一、直角坐标法 直角坐标法是根据直角坐标原理,利用纵横坐标之差,测设点的平面位置。直角坐标法适用于施工控制网为建筑方格网或建筑基线的形式,且量距方便的建筑施工场地。 1.计算测设数据 如图所示,Ⅰ、Ⅱ、Ⅲ、Ⅳ为建筑施工场地的建筑方格网点,a、b、c、d为欲测设建筑物的四个角点,根据设计图上各点坐标值,可求出建筑物的长度、宽度及测设数据。 2.点位测设方法 (1)在Ⅰ点安置经纬仪,瞄准Ⅳ点,沿视线方向测设距离,定出m点,继续向前测设距离,定出n点。 (2)在m点安置经纬仪,瞄准Ⅳ点,按逆时针方向测设90?角,由m点沿视线方向测设距离20.00m,定出a点,作出标志,再向前测设30.00m,定出b点,作出标志。 (3)在n点安置经纬仪,瞄准Ⅰ点,按顺时针方向测设90?角,由n点沿视线方向测设距离20.00m,定出d点,作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