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雪山草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过雪山草地》选自人音版9年级下册第1单元第3课时。是大型音乐史诗《长征组歌》中的第六首,表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雪山 草地的艰难情景,表现革命前辈的坚强意志和崇高理想。这首歌曲是对青少年进行树立崇高理 想、继承光荣传统教育的好教材,对于当代青少年来说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音乐作品,了解历史,懂得先烈为中国革命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和伟大贡献。 2、在聆听、视唱歌曲主题的过程中体验歌声中所蕴涵的理想、信念、斗志和豪情,感悟长征精神。 3、了解组歌、大合唱概念,及其丰富的表现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音乐体会红军战士过雪山、涉草地的艰难,并学习其钢铁意志。 难点:感知音乐结构,简单表述所听音乐不同段落的对比与变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长征》的影视片断,共同回顾历史。 教师提问: ①长征是什么? 在中国作家魏巍的笔下,长征是“地球的红飘带”。 在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笔下,长征是“前所未闻的故事”。 在埃德加·斯诺的笔下,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 在毛泽东的笔下,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②随音乐朗诵《七律.长征》 ③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 长征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 最主要的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了生存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国民反动派的围截、内部矛盾、险恶环境...... 3、介绍《长征组歌》由十首歌曲组成: ①.《告别》 ②.《突破封锁线》 ③.《遵义会议放光芒》 ④.《四渡赤水出奇兵》 ⑤.《飞越大渡河》 ⑥.《过雪山草地》 ⑦.《到吴起镇》 ⑧.《祝捷》 ⑨.《报喜》 ⑩.《大会师》 小知识:若干首内容情节或音乐材料有关联的歌曲组成的声乐套曲称为组歌。 4、揭示课题《过雪山草地》 二、新授 (一)聆听前奏: 1、音乐描写的是怎样的情景,分别运用了哪些乐器? (描绘了雪山草地艰苦的环境和瞬息多变的气候。) (圆号、小号、琵琶、竹笛、弦乐组等乐器。) 2、竹笛的出现预示着什么?有何作用? (竹笛出现之后预示着恶劣气候好转,有红军战士吹响了竹笛,由此引出 A 段主题。) (二)聆听主题: 师:A主题由女声齐唱,男声用“呣”声伴唱。 A主题 1、听曲调带有哪个民族的音乐风格?(曲调带有较浓郁的藏族民歌风味。) 学唱主题 ①跟琴视唱旋律,再次感受藏族民歌韵味。 ②跟音乐填词演唱,体会歌词表达的内容与情感。 小结:歌词道出了红军长征途中经历的种种艰辛。 聆听主题A+B 师:此主题由男高音独唱,完整演唱了歌曲的主体部分。 1、请同学们在完整聆听两个主题的同时,思考第B主题又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呢?(表现了红军战士藐视困苦的乐观主义精神。) (三)聆听合唱部分: 1.这一部分用到了哪些演唱形式?(合唱、领唱+合唱) 2.合唱进入,男女声部与男高音领唱相互呼应,将B 段反复了两遍在歌曲中有什么表现作用?(音乐层层递进,情绪不断上扬。使全曲推向高潮后结束。) (四)大合唱 是一种包括独唱、重唱、对唱、齐唱、合唱等演唱形式的大型多乐章声乐套曲。通常由管弦乐队伴奏。 如:《黄河大合唱》、交响大合唱《金陵祭》等。 小结: 《过雪山草地》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六首,也常作为合唱曲独立演唱。演唱形式为男高音领唱与混声合唱。歌曲表现了红军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的艰难情景,表现了红军战士的坚强意志和崇高革命信念。 (五)作品介绍 1、《长征组歌》原名《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组歌》,由肖华作词,晨耕、生茂、唐诃、遇秋作曲,创作于 1965 年。音乐融汇了长征途中各地民间音乐音调,每首歌曲都是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活泼,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及多种地方风格,做到了雅俗共赏。 2、《长征组歌》的创作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