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805144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同步练习B卷(含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0次 大小:3015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古诗词,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李凭箜篌引》同步练习B卷 一、选择题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戏谑(nüè) 慰藉(jiè) 女娲(wā) 舟楫(jí) B.神妪(yù) 创伤(chuāng) 溽暑(rù) 校注(jiào) C.虞姬(yú) 李煜(yù) 玉砌(qì) 将进酒(jiāng) D.星宿(sù) 窥视(kuī) 燎原(liáo) 罗襦(rú)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岁暮阴阳催短景 景:景色 天涯霜雪霁寒宵 霁:雪止 B.吴丝蜀桐张高秋 张:演奏 石破天惊逗秋雨 逗:引 C.春花秋月何时了 了:终止 人事音书漫寂寥 漫:随意 D.侵晓窥檐语 侵:渐近 燎沉香,消溽暑 溽:炎热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感事① 陈与义② 丧乱那堪说,干戈竟未休。 公卿危左衽,江汉故东流。 风断黄龙府,云移白鹭洲。 云何舒国步,持底副君忧? 世事非难料,吾生本自浮。 菊花纷四野,作意为谁秋! 【注】①诗题“感事”,总指靖康、建炎以来的丧乱事变,诸如汴京被占,徽、钦二帝被俘,高宗南迁,以及公卿士大夫逃亡等。②陈与义:北宋末年、南宋初年的杰出爱国诗人。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一开头就指明所感之事是“丧乱”“干戈”,金人入侵,致使社会动乱,使人痛心至极,不忍诉说。 B.二、三两联紧扣题目,从“感”字展开,用“危”“故”“断”“移”等字眼,写出了诗人对故国倾覆的感慨。 C.四、五两联则从诗人自身来写,表达了诗人虽然飘浮不定,但要想尽办法来解救国家危难,为君主分忧的坚定决心。 D.诗的最后两句以景语作结,经历战乱,故园残破,而菊花不解人意,依旧在漫山遍野开放,抚今追昔,不禁悲从中来。 4.有人认为此诗“逼近杜甫”,纪昀也谓这首诗“真有杜意,乃气味似,非面貌似也”。请你结合全诗,说说陈与义的这首诗与杜甫诗有哪些相似之处。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平凉① 李攀龙 春色萧条白日斜,平凉西北见天涯。 惟余青草王孙路,不入朱门弟子家? 宛马如云开汉苑②,秦兵二月走胡沙。 欲投万里封侯笔,愧我谈经鬓有华。 【注】①平凉在汉唐盛世时并不属于边塞地界,明王朝时嘉峪关以外大片土地尽失,平凉渐渐成了边塞。②“汉苑”原指汉朝马苑,这里借写明代平凉府的大牧马场。 5.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描绘冷落、寂寥的平凉春色,荒芜的边城蒙上了一抹灰暗、冷峻的色调,寄情于景,景中有情。 B.颔联不露雕琢痕迹,貌似平淡无奇,实则在特定图景中,包含着诗人对人世沧桑的深沉回顾和感叹。 C.颈联抚今追昔,借助想象,用精炼的语言描绘出秦汉强盛时军队在边关塞外沙漠中驰骋作战的图景。 D.本诗用词准确富有表现力,如“宛马如云”,描绘出战马迅猛奔跑如彤云翻滚的情景,极具动态感。 E.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从上到下,思绪随之起伏、推移,在历史与现实的交叠之中闪耀出新的境界。 6.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7.阅读《李凭箜篌引》,完成文后各题。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写出这首诗中直接描写乐曲的句子,并分析其妙处。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李凭箜篌引 李 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8.诗歌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