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807639

5.1 法不可违课件(29张幻灯片)

日期:2024-06-16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3次 大小:429815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不可,课件,29张,幻灯片
  • cover
(课件网) 张三和李四 张三借李四的新手机一直不还,李四一气之下把张三揍了一顿。 问题:张三和李四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张三的行为不构成犯罪,而李四的行为有可能构成犯罪。 问题:为什么借东西不还的张三没犯罪,而追讨手机的李四却有可能犯罪了? ———张三虽然没犯罪,但是却违法了。 八年级上册 第五课 第一框 法不可违 违法无小事 我们熟知的法律有哪些?它们有什么作用? 违法无小事 1. 法律的意义: ①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②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③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违法行为 2.违法行为的含义: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P48) 3.违法行为的分类:(P48) (1)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分为 ①民事违法行为,②行政违法行为,③刑事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违反 民事法律规范, 行政违法行为 违反 行政法律规范, 刑事违法行为 违反 刑事法律规范。 (如民法典)举例:欠钱不还 (如 治安管理处罚法)举例:扰乱社会治安 (如刑法)举例:抢劫、故意杀人 违法无小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 治安管理处罚法是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制定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区分违法行为 事件 违法行为 1.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朱某限期归还手表。 民事违法行为 2.李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扰乱公共秩序。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他们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人警告处罚。 行政违法行为 3.17岁中学生赵某多次持刀抢夺小学生财物,得赃款1000多元。法院认定赵某犯了抢劫罪,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 刑事违法行为 区分违法行为 事件 违法行为 1.张三李四王五陈六在公共场合打架,所幸情节轻微,仅被公安机关警告 行政违法行为 2.张三李四王五陈六在公共场合打架,李四腿被打断,王五眼被打瞎 刑事违法行为 3.张三在文物上划了一笔,所幸影响轻微,可以复原,仅被公安机关警告 行政违法行为 4.李四故意拿着铁棍去砸文物,砸坏了珍贵的司母戊大方鼎 刑事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 3.违法行为的分类: (2)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最严重的一种,即犯罪。 违法与犯罪一样吗? 你能否用图表现出违法 与犯罪的关系? 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 法行为 民事违 法行为 (犯罪) (一般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 ①民事违法行为 p50 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没有履行 合同义务 侵权:肖像权 侵权:著作权 违法行为 ②行政违法行为 p49 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即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 张三和李四 张三借李四的新手机一直不还,李四一气之下把张三揍了一顿。 问题:张三和李四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