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808939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富贵不能淫》导学案

日期:2024-05-1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27次 大小:3942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23-2024,学年,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
  • cover
八年级上册 语文(科)第六单元《孟子》三章 导学案 课 题 富贵不能淫 课 时 1 课 型 新授 使用时间 设计者 审核 使用人 备 注 目标导航: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背诵课文。2.理解“妾妇之道”和 “大丈夫之道”的内涵。3.把握文章观点,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重点难点:1.把握停顿,读准节奏。2.理解和积累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意义及用法,积累名言警句。3.品味对比、排比等句式的表达效果。学法指南:要求:1、先独立思考 2、组内交流讨论,补充完善 3、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质疑,老师完善学习过程:★预习检查一、自主学习(独学)1. 初读文章,扫清字词障碍 公孙衍(yǎn):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曾在秦国为相,又曾佩五国相印。张仪: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秦惠王时为相,游说六国连横以服从秦国。诚:真正,确实。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焉:怎么,哪里。丈夫之冠(guàn):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冠,行冠礼。父命之:父亲给以训导。 命,教导、训诲。戒:告诫。下文的“戒”是谨慎的意思。女(rǔ)家:这里指夫家。女,同“汝”,你。夫子:这里指丈夫。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以顺从为常法,是妇女遵循的规则。妾妇,泛指妇女。旧时婚姻中,男女双方的地位不平等,女子须服从夫家,这是错误的封建伦理。孟子借此类比纵横家不立足于仁、义、礼等准则,只知道曲意顺从的行事作风。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这里的“广居”“正位”“大道”分别喻指“仁”“礼”“义”。与民由之: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由,遵从。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2、文言知识(1)词类活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淫:使……迷惑;移:使……改变;屈:使……屈服(2)通假字往之女家(女同“汝”你)(3)古今异义贫贱不能移(古义:使……改变,使……动摇;今义:移动)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古义:男子;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父命之(古义:教导、训诲;今义:命令)以顺为正者(古义:常法;今义:改正)3.指导朗读课文中有对句、排比句,提醒学生阅读时注意不读破句子,同时要注意重音和语气。朗读节奏。对句: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排比: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朗读语气。“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景春提出观点时使用了一个反问句,还用了一个加重语气的“诚”,可见他的深信不疑。所以“诚”字要重读,要包含着羡慕和崇敬之意。“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孟子用一个反问句来表明自己的态度,“焉得”不仅是对景春所持观点的否定,也包含了对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屑和鄙视。5.作者链接孟子(让学生介绍)6、文体知识先秦散文先秦散文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散文,是哲学、政治、伦理、历史方面的论说文和记叙文。先秦散文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历史散文,包括《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一种是诸子散文。二、合作探究(合学)本文是孟子反驳景春观点的一篇文章,请同学们精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课文,找出孟子为什么而辩?明确:公孙衍、张仪是否是大丈夫。孟子是怎样反驳的?明确:(1)景春-提出观点:公孙衍、张仪是大丈夫(2)孟子-反驳观点:妾妇之道也破:妾妇之道也 不屑、轻蔑和鄙视立:大丈夫之道 慷慨激昂、掷地有声孟子认为什么是大丈夫?明确: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此之谓大丈夫。小结:孟子针对景春提出的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