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大题包含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让甲、乙两个透镜正对平行光,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个透镜对光线都是会聚的 B.甲透镜对光线是会聚的,乙透镜对光线发散 C.甲是凹透镜,乙是凸透镜 D.甲是凸透镜,乙是凹透镜 2.如图所示,《淮南万毕术》关于冰透镜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应用了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B.应用了凸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C.应用了凹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D.应用了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3.光学知识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说法中( ) ①近视镜是凸透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②照相时,被照者应位于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③放大镜能放大地图,利用了光通过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 ④阳光下绿树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A.只有①④正确 B.只有②④正确 C.只有②③正确 D.只有①③正确 4.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应用此成像规律工作的是( ) A.照相机 B.投影仪 C.放大镜 D.潜望镜 5.小宇同学的奶奶年龄大了,总看不清手机屏幕,需要把手机拿得远远的才能勉强看清。细心的小宇在网上帮奶奶购买了一个手机屏幕放大器(如图甲所示)。将手机放在支架处,透过透明的屏幕放大器即可看到手机屏幕放大的像,图乙为其观看效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屏幕放大器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透过屏幕放大器看到的像是实像 C.手机在屏幕放大器的一倍焦距以内 D.小宇奶奶戴近视眼镜即可看清近处物体 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依次摆放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等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的焦距为20 cm B.当蜡烛因燃烧逐渐变短,光屏上的像会逐渐向上移动 C.若遮挡凸透镜的一部分,光屏上将得不到完整的像 D.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一个远视镜,为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 7.夜晚,发着光的小萤火虫从放大镜的2倍焦距处沿着主光轴匀速飞行过程中,萤火虫发出的通过放大镜部分的光逐渐减少,则萤火虫的像( ) A.远离放大镜,平均速度小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 B.远离放大镜,平均速度大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 C.靠近放大镜,平均速度小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 D.靠近放大镜,平均速度大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 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开始时烛焰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接着把物距调整为刚才的一半,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像,此时的像( ) A.是放大的 B.是缩小的 C.是等大的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9.如图所示,小明妈妈用手机拍视频。下列关于手机镜头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机摄像镜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妈妈通过手机镜头成正立的虚像 C.要拍面部特写,可以把手机靠近面部一些 D.手机镜头的成像规律与投影仪的成像规律相同 10.如图所示,将印有花的透明胶片,贴在发光手电筒前端玻璃上,正对着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调整位置,墙上出现一朵清晰放大的“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胶片上的花是倒立的 B.此透镜可作为近视眼镜镜片 C.胶片与透镜的距离小于10 cm D.白墙相当于光屏,发生的是镜面反射 11.小明为了进一步了解“视力矫正”的原理,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做了实验,他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某类型的眼镜片如图所示,观察到原来清晰的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了,再使光屏远离透镜,又可以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这说明( ) A.眼镜片是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B.眼镜片是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眼镜片对光有发散作用,能矫正近视眼 D.眼镜片对光有会聚作用,能矫正远视眼 12.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光具座上的蜡烛、凸透镜、光屏如图所示放置,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