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820261

【新课标】3.10 雨和雪 课件(36张PPT)+教案+素材

日期:2024-06-18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68次 大小:4034497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新课标,3.10,课件,36张,PPT,教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10《雨和雪》教案设计 课题 雨和雪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六年级 核心 素养 目标 科学观念: (1)能够解释雨、雪和冰雹的成因。 科学思维:基于观察,培养比较、推理、概括、推导的思维方法。 科学实践: (1)能够基于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对雨的成因提出有根据的猜测。 (2)能够做实验模拟雨的形成。 (3)能根据生活经验和雨的形成实验推导雪的形成。 责任态度: (1)能够积极交流和分享自己对雨、雪和冰雹成因的观点和思考。 (2)能够大胆质疑,当与其他同学意见不一致时,能够以事实为依据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探究结果。 重点 能够基于观察,运用比较、推理、概括的方法解释雨的成因,再基于雨的成因推导雪的形成。 难点 能够尝试制造“雨”并解释雨和雪的成因。 教学准备 一、引入聚焦 出示图片,展示下雨下雪天气。 提问:下雨、下雪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雨和雪是怎样形成的? 二、科学实践 1.科学实践活动一:雨的形成 谈话:若想探究这个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回想下雨前天气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忆下雨前的天气现象。 谈话:同学们,你也有同样的感受吗?你认为这些现象和雨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提出有关雨的成因的猜想,并在讨论中明确雨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 谈话:大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过的知识提出了有依据的推测,老师为你们点赞。那怎样用模拟实验的方法验证我们的推测是否正确呢? 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设计模拟雨的形成的实验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发言适时出示实验材料,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明确实验方法和实验目的。 谈话:你考虑得真细致!那请大家也准备好这些材料,并按照刚才同学说的方法摆放好后进行实验,别忘了在实验中要细致观察并及时记录哦。(出示实验视频) 谈话:你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汇报交流模拟实验结果及结论。 谈话:我们刚才观察了模拟实验中雨的形成过程,那么自然界中的雨又是怎样形成的呢?现在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播放视频) 小结:自然界中雨的成因。 科学实践活动二:雪的形成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探究知道了雨的成因,你能根据所学知识及雪天的天气现象推测出雪是怎样形成的吗?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推测自然界中雪的成因。 谈话:你们不仅还能结合学过的知识还能结合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推测,非常善于观察和思考。是不是这样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雪的形成过程。 三、拓展应用 冰雹的形成 1、雷雨天,经常下冰雹。冰雹是什么样的?有什么危害? 明确:冰雹,也叫雹,在春夏之交和夏季最为常见。冰雹小的如绿豆、黄豆大小,大的有栗子、鸡蛋那么大。冰雹可以毁坏农作物,砸坏建筑物、车辆,甚至砸伤身体。 2、冰雹是怎么形成的? 明确:冰雹产生于强对流天气。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结为水滴或冰晶。水滴或冰晶在下降过程中被上升的热气流托起,再次上升。如此反复,冰晶逐渐增大,直到成为较大的冰粒。当上升气流无法托住它们时,冰粒就会降落到地面,成为冰雹。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降水的不同形式,知道雨、雪、冰雹的形成过程,对自然又有新的认识。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除了雨、雪、冰雹,还有其他降水方式吗?查阅资料,了解它们形成过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课件网) 三、天气的成因 3.10 雨和雪 核心素养目标 科学观念: (1)能够解释雨、雪和冰雹的成因。 科学思维:基于观察,培养比较、推理、概括、推导的思维方法。 科学实践: (1)能够基于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对雨的成因提出有根据的猜测。 (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