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821665

【核心素养目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12《石钟山记》夯基提能作业(含答案)+课件(共93张PPT)(2份打包)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0次 大小:311179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提能,2份,PPT,93张,课件,答案
    第三单元 12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虽趣舍万殊 B.汝识之乎 C.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D.早缫而绪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字表示的关系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B.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C.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D.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B.空中而多窍 C.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 D.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4.下列句子中,是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 ) A.余固笑而不信也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D.今以钟磬置水中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渤浅陋之处表现在: ___,____。 (2)文章结尾,作者是这样评价郦道元和李渤的: ___,____。 (3)苏轼在《石钟山记》中用反诘句提出全文的中心:“ ___,____,____?”这句话是作者经过实地考察后得出的必然结论,也是对李渤的主观臆断、自以为是的态度的批评。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苏轼一生写了大量的词,在这些词中,既有入世的进取之心,__①__。尽管苏轼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愿经世济民,但仕途的坎坷还是让他产生了“出世的思想倾向”,而此时,道家哲学便为他受磨难的心灵提供了精神上的解脱。苏轼认为人之所以不快乐,__②__,减少欲望就减少了痛苦,追求欲望则只会徒增烦恼。苏轼的一生顺和逆,荣和辱如影相随。顺境中,苏轼积极用世,心系天下;__③__。我们欣赏苏轼的同时,更欣赏他于词中所蕴蓄的人生态度。 7.广播稿既要求通俗化、口语化,又要求语意连贯。请将下面一段文字改写成广播稿。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今属四川)眉山人。曾任杭州通判,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谪至黄州。他的研究面极广,学术成就极高,著述颇丰,尤以词开豪放一派;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二、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子瞻①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小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选自苏辙《武昌九曲亭记》,有删改) 【注】 ①子瞻,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齐安(今湖北黄州)。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