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821889

第4单元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作文训练课件(共25张PPT)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5-04-3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9次 大小:110927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必修,选择性,统编,PPT,25张,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四单元作文训练 古人云:“文章不厌百回修。”改是写作的深化过程,好文章是经过反复修改雕琢而成的。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提出了“要培养修改作文的能力”。 怎样修改文章呢?下面介绍五种方法: 一、朗读推敲法。文章写好后,自己朗读或请别人朗读,在读或听中细细推敲,再经过认真修改,文章自然会增色。老舍先生曾说:“我写作中有一个窍门,一篇文章写完了,一定要再念再念再念,念给别人听,看念得顺不顺?准确不?别扭不?逻辑性强不?”老舍先生这里讲的“窍门”,实际上是一种修改文章的方法———朗读推敲法。古人把写诗说成是“吟诗”,这“吟”字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朗读。“新诗改罢自长吟”,诗圣杜甫就是用这种方法来进行诗歌锤字炼句的。鲁迅先生在谈到写作时也说:“我做完之后,总要看两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 增删几字,一定要读来顺口。”阿·托尔斯泰除了自己坚持用朗读来修改文章之外,还把这种方法介绍给青年。他说:“在写作的时候,要做到口里朗朗有声,所有的大师都是嘴里一边大声地念,手里一边写的。”我国著名作家赵树理提出了这样一条写作标准:“让读者听起来顺耳,念起来上口。”通过朗读,无声的文字变成了有声的语言,朗读中嘴里一边念,耳朵一边听,就能发现文章中的毛病。通过对这些词句的朗读推敲修改,我们可以更加全面而深入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领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二、重抄斟酌法。文章初稿写好后,誊写时边抄边补充,同时做些精到的删改、润色,使文章更加完美。通过抄写,等于逐字逐句地咀嚼一遍。它不仅能增强记忆,而且会使自己的思路不断清晰、明朗起来,可以对原稿不断地作出新的补充、删削。俄国作家克雷洛夫对自己的作品总是反复不断地重抄,在重抄中增补、删削,顽强不倦地推敲,寻找更为妥帖的词句。 三、搁置提高法。俗话说:“字怕挂,文怕放。”文章写完之后不要急于发出或动手修改,先搁置它几天,等头脑冷静下来以后,再拿出来看看,这样容易发现问题,便于进一步加工修改。文章刚写成,作者的思路、情绪在较短的时间内一般难以从文章中超脱出来,一时难以较客观地评判其成败得失。这就需要我们对写好的作文做一番“冷却”处理,即采用鲁迅所提倡的“等到成后,搁它几天,然后再来复看,删去若干,改换几字”的修改方法。著名作家阿·托尔斯泰就是这样“时时地抚弄”自己的作品,“看一看,摸一摸”,每一回冷却之后,“都会发现缺点”,反复修改到“问心无愧”的境地,才送出去发表,他的代表作《诱惑》就是这样诞生的。搁置冷却,反复修改,就会使文章步步提高。 四、触类旁通法。《周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也。”又,《乾》:“六爻发挥,旁通情也。”后以“触类旁通”谓掌握了某一些事物的规律,就能推知同类事物。文章写出后,暂放一旁,找点有关的书、报、文件读读,想想,从中触发灵感,悟出妙处,再进行修改。 五、意见交流法。文章写出后,多请几个人看看,听听他们的意见,特别是批评方面的意见,然后拿起笔来修改。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以文会友,文人之间互相点评文章、切磋写作技艺的风气。 文章修改需要注意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呢? 一、着眼全篇,宏观把握 面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