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83131

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之九日齐山登高课件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3次 大小:3212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高中,语文
  • cover
课件17张PPT。九日齐山登高杜牧知人论世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是宰相杜佑之孙,二十六岁时考中进士,任弘文馆校书郎。不久,任江西、宣歙、淮南等节度使幕僚,以后历任监察御史、司勋员外郎及黄州、池州、睦州、湖州刺史,终中书舍人。杜牧对政治、军事都有颇为卓著的见识,曾联系时事研经读史,注《孙子兵法》,可惜不为统治者所用。杜牧擅长诗文,力倡“文以意为主”之论。诗风豪爽清丽,尤工绝句。后人为了区别于杜甫,称其为小杜,又为了区别于李白、杜甫,称杜牧与李商隐为小李杜,足见杜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吟诵涵咏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疏通文意江水中映着秋影,大雁开始南飞, 和客人一起带着酒壶登上高山。 在尘世中自己难以碰到开口笑的事, 今天一定要把头上插满菊花回家。 只管尽量喝醉来酬答重阳佳节, 用不着在登山的时候怨恨落日的余辉。 古往今来总是这样, 何必对着牛山流泪呢?初步感知1.读完诗歌,大家知道这首诗写的是哪一个传统节日吗? 重阳节 2.重阳节最重要的风俗是什么呢? 登高 3.不看题目,我们能不能根据诗的内容判断这是一首写重阳节登高的诗? 能(上翠微,菊花插头,登临, 佳节) 4.重阳节的风俗 登高, 赏菊花, 喝菊花酒, 插茱萸, 吃重阳糕 5.这首诗用哪两种表达方式将全文分成了两个层次? 叙述和议论 第一个层次:作者与友人一起登临齐山; 第二个层次:抒发了作者登临齐山后的感慨。个性阅读 有人说,“江涵秋影雁初飞”中“涵”字用得极好,你认为如何? 好。 涵,是沉浸的意思,诗人描绘秋景,不是迎面远眺,而是俯看江水,从碧波如画的清溪中,看到鸿雁南飞和齐山的倒影,把这里的一派秋光通过这个“涵”字,曲折地摄入眼底。 “酩酊”是喝醉了酒的意思,在重阳佳节,作者为喝得酩酊大醉,是不是因为与友人登山觉得心情很舒畅? 不是(尘事难逢开口笑) 杜牧生当晚唐多事之秋,他有建功立业,经邦济世的报复和忧国忧民的情怀,他时刻注视着朝政的得失,在来池州之前的一二年中,就曾一再向朝廷上书,对平定泽潞之叛提出了切乎实际的用兵之策和政治之见,当时虽被李德裕所采用,但却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而身处僻壤,他在池州的日子,是一生中困踬不振的时期。 “不用登临恨落晖”这句话是什么意 思? 1).两人的一天畅游即将过去,难免产生一种“光阴易逝,好景难长 之感,然而,诗人想到此时自己才43岁,正值中年,不能消沉自弃,因此可以说这是诗人的自励与自勉。 2)正话反说。 曲折地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不平之情。评点精粹程千帆《古今诗选》 为国为民的努力,往往由于被迫无所作为而落空,因此在他的诗中,愤忧,旷惋、旷达、颓废的情绪都有。即如此诗,消沉中就含有执著,说“不用登临恨落晖”,也就是屈原的“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的心情,不过是正言若反罢了。谈谈你对尾联的理解。 “牛山沾衣”是一个典故(见注释 ) 景公在牛山,是因有感于自己一旦离开人世,美好的江山能否永保,杜牧这次登高,表面看,心绪坦荡,对自己的怀才不遇,似乎有点超然。但这仅是一种表象,他的内心并不超然,这两句曲折地抒发了内心的不平和感慨。7.诵读杜牧<九日齐山登高>,并与杜甫<登高>相比较,说说这两首诗在思想和意境上的差异.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抒写了诗人的报复难以伸展的愁闷情怀,抒情主人公形象突出,但在意境的营造上显得凄恻低回,缺乏一种雄浑阔大的高远气象。 杜甫:《登高》 通过登高所见秋江之景,表达了诗人常年漂泊,老病愁苦的复杂情感,沉郁顿挫,动人心肺;在意境的营造上显得雄浑高远。结语 这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