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834001

中职数学(语文版·2021)基础模块下册 8.7 均值与标准差 教案(含答案)

日期:2024-06-24 科目:数学 类型:教案 查看:14次 大小:4371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中职,教案,标准差,均值,模块,下册
  • cover
8.7 均值与标准差 教学内容:均值与标准差 教学目标: 1.理解样本均值、方差和标准差. 2.会计算样本均值、方差和标准差. 3.经历合作学习的过程,尝试探究与讨论,树立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计算样本均值、方差和标准差. 难点:计算样本均值、方差和标准差. 核心素养:数学抽象 教具准备:PPT 教学环节: 意图 复备 (一)兴趣导入 引例 某代表团代表的年龄如下: 56 37 45 51 39 47 49 45 28. 请问这个代表团代表的平均年龄是多少? 解:显然,这个代表团代表的平均年龄是 44.1(岁). (二)新课讲授 1、均值 一般地,如果有n个数x1,x2, ... ,,那么 x = (x1+x2+...+xn)=. 其中x叫作这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均值.如果这n个数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个样本,那么x叫作样本均值. 【试一试】 尝试计算一下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的平均分. (三)例题讲解 例1 某班共有40名学生,其中16岁的有5人,17 岁的有30人,18岁的有4人,19岁的有1人,计算这个班学生的平均年龄.(结果保留到个位) 解:我们可以这样计算: X =17(岁). 还可以这样计算: X= 在这个式子里,是16出现的领染,是17出现的频率,是18出现的频率,是 19 出现的频率,因此每一个年龄数乘以相应的频率再相加,就是平均年龄.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为学习新知识打基础 总结归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动手尝试,参与课堂 巩固新知 教学环节: 意图 复备 一般地,样本均值x等于样本中每一个可能值分别乘上相应的频率然后相加,即 X = . (四)兴趣导入 引例 两台机床同时生产直径为40 毫米的零件,从产品中各抽取10 件进行测量,结果如下: 机床甲 40 39.7 40.1 40.2 39.9 40 40.2 39.8 40.3 39.8 机床乙 40 40 39.9 40 39.9 40.2 40 40.1 40 39.9 这两组数据的均值分别为 X甲 = , X乙 = . 这两组零件直径数据的均值都是40毫米,那么我们是否可认说,在使零件的直径符合规定方面,这两合机床加工的情况一样呢?(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五)新课讲授 显然,这是不一样的.因为最小值甲比乙小,最大值甲比乙大,最大值甲比乙大,两组数据波动的范围不同,偏离它们的均值的程度也有所不同,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计算得出: S甲 S乙 由于,数据显示机床甲生产的零件直径与规定尺寸偏差较大,而机床乙生产的零件直径与规定尺寸偏差较小. 一般地,如果一组数据x1,x2,...,xn的均值为x那么 其中,S叫作这组数据的标准差,叫作这组数据的方差,它们可以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的大小,标淮差(方差)越大,说明这组数据波动越大. 如果这n个数是总体中抽取的一个样本,那么S叫作样本的标淮差,叫作样本的方差. (六)例题讲解 例2 从某总体中抽取一个容量为5的样本,测得样本数据为 217.3 218.1 219.4 221. 5 220.1 求样本均值、方差和标准差.(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为学习新知识打基础 总结讲授新知,讲授方差的意义 巩固新知 教学环节: 意图 复备 解:x = (217.3+218.1+219.4+221.5+220.1) 219.28; = [(217.3-219.28+(218.1-219.28+ (219.4-219.28+(221.5-219.28+(220.1-219.28]2.73; S=. 答:这组样本的均值为219.28,方差为2.73,标准差为1.65. (七)知识巩固 教材P132 A组 (八)课堂小结 提问:如何计算均值、方差和标准差(学生思考回答) 巩固新知 总结归纳 作业: 板书设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