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886599

青岛版(六三制2017)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2.4 听一听 教学设计

日期:2024-11-22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4次 大小:1290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青岛,三制,2017,小学,一年级,科学
  • cover
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4课  听一听》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感知方式,以及声音的基本特征。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比较能力,让他们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比较不同声音的特征,探究声音的来源和传播途径。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声音的魅力,培养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科学的第二单元《小小科学家》的第四课,主题是“听一听”。本课的主要内容是探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感知方式,以及声音的基本特征。教材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感受声音的魅力,为后续的科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本课面向的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声音这个概念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和感知能力。但是,他们对于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感知方式以及声音的基本特征等方面还缺乏系统的认知。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实验和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并观察、操作、思考,从而掌握声音的基本知识和探究方法。同时,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情境导入和活动设计,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四、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感知方式,掌握声音的基本特征。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比较能力,让他们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比较不同声音的特征,探究声音的来源和传播途径。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通过播放一段有趣的声音片段(如动物叫声、乐器演奏声等),引导学生倾听并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你们知道这些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然后教师出示一些能够发出声音的物体(如吉他、鼓等),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并提问:“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能够发出声音,那么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呢?”引导学生思考并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探究新知 声音的产生 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如敲击音叉),让学生观察音叉发声时的变化,引导学生总结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然后教师出示一些能够发出不同声音的物体(如吉他、小提琴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它们的发声原理,进一步理解声音的产生过程。 声音的传播 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如听到铃声),让学生感受声音的传播过程。然后教师介绍声音的传播方式(声波),并引导学生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教师可以穿插一些有趣的声音实验和小故事,帮助学生加深对声音传播方式的理解。 声音的感知 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如听到铃声),让学生感受声音的感知过程。然后教师介绍人耳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人能够感知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不同的。教师可以穿插一些有趣的声音实验和小故事,帮助学生加深对声音感知过程的理解。 (三)巩固提升 教师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例如,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不同的乐器或声源(如吉他、小提琴、钢琴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它们的发声原理和传播方式;或者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比较不同介质(如空气、水、金属等)对声音传播的影响。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比较能力,让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对声音知识的整体认知和理解能力同时提醒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鼓励他们多动手多思考多观察多探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以及终身学习的意识教师进行课堂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肯定和建议激励学生继续努力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素养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