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906402

2023—2024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职业模块3.3《品质》课件(共20张PPT)

日期:2025-10-16 科目:语文 类型:课件 查看:15次 大小:139443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3,模块,20张,课件,品质,基础
  • cover
(课件网) 品质 ———高尔斯华绥——— 作 者 高尔斯华绥出生于伦敦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伦敦的大律师,并经营好几家公司。 高尔斯华绥是个多产作家,他一生共创作了17部小说、26个剧本、12个短篇小说、散文、诗歌和书信集。 鉴于他在文学上的杰出成就,特别是"为其描述的卓越艺术--这种艺术在《福尔赛世家》中达到高峰",而于193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写作 背景 《品质》是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写于1911年的一篇短篇小说。当时的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现代机器大生产几乎完全取代了手工业生产,行业垄断愈演愈烈。大公司为了谋取利益,在成本和效率上下功夫,大量的手工作坊被迫关闭,无数传统手工业者面临失业的窘境。 整体 感知 任务一:初读课文,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可以分为几部分? 整体 感知 明确:小说以“我”请鞋匠做靴子的经历为线索,可分为五部分。 整体 感知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简直是神妙的手艺):回忆“我”很年轻的时候格斯拉兄弟店铺的情况。———序幕 第二部分(从“我清楚地记得”至“那就是他的哥哥了”):写“我”第一次定做靴子。———开端 整体 感知 第三部分(从“一个人年纪大了而又荒唐起来以至赊账的时候”至“我到国外去了一趟”):叙述“我”几次与格斯拉先生打交道的经历。———发展 第四部分(从“过了一年多”至“而且马上亲自把支票寄了出去”):写“我”最后一次定做靴子。———高潮 整体 感知 第五部分(从“一个星期以后”至结尾):写“我”与店主谈论格斯拉先生之死。———结局 研读 课文 任务二:思考本文的主人公格斯拉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研读 课文 恪守职业道德和高尚的品格,宁可饿死也不肯偷工减料; 有精湛的手艺,对做靴子有执着的追求,十分精细; 深受顾客的尊重和爱戴,别人到他的店里则像怀着进教堂一般心平气和的心情等。 研读 课文 任务三:本文的写作主题是什么? 研读 课文 课文主题深刻,耐人寻味。 格斯拉先生虽然有精湛的手艺和高尚的品质,终因机器大生产的冲击落得最终饿死的结局,令人悲伤;格斯拉先生坚持理想、至死不渝的职业操守,令人感动。那个时代虽已远去,但仍值得今人深思。 研读 课文 任务三:欣赏本文的写作手法 研读 课文 描写手法: 肖像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侧面描写 作用:通过以上多种描写手法是使用,作者将格斯拉这位手艺精湛、人品高贵、诚实敬业、坚守职业理想的底层劳动者形象塑造得丰满立体。 作用: 1、容易拉近与读者距离,使读者进入我这个角色 2、便于抒发情感,进行详细心理描写. 3、使文章更具真实性,故事性(曲折性或波折性),更生动形象,使读者能更具体地体会作者心情。 4、通过对“我”的详细描写,来唤醒读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使故事情节叙述杂而不乱,情感更加动人。 第一人称 课文使用第一人称,亲切真实。小说本是虚构,但课文使用第一人称“我”,使叙述显得真实和亲切。“我”既是经历者,也是见证者! 见证者:从“我”小时候开始,格斯拉就为“我”父亲做靴子,到后来开始为“我”做靴子,在这漫长的相处时间中,“我”目睹了格斯拉一个个重要的人生事件,“我”的叙述将格斯拉的人生重要事件串联了起来; 经历者:“我”见证了格斯拉的店铺从兴旺到被大公司排挤最终抵不过行业生产的浪潮而破败的过程,见证了格斯拉对“靴子梦”的执着追求,也见证了他作为小人物以生命坚守职业道德的高贵品质。 感谢欣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