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937972

【核心素养目标】5.1法不可违 课件(共30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3次 大小:597693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核心,素养,目标,不可,课件,30张
  • cover
(课件网)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5.1 法不可违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政治认同:认同社会主义法律,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道德修养:能够辨别各种违法行为,远离一般违法行为,争创合格公民。 法治观念: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感受法律的尊严,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 健全人格: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人生观念。 责任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自觉尊法、学法、守法、护法、用法。 。 核心素养目标 教学重点:违法行为的分类,不同类型违法行为适用的法律;自觉做到守法护法。 教学难点:感受法律尊严,自觉遵法守法。 重点问题 3.身边的违法行为有哪些? 2.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分类 ? 1.法律的规范作用? 4.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01 违法无小事 小勤家里生活比较困难,要强的他想通过自己的劳动减轻家里的负担。看到捡废品能赚钱,小勤决定试试。他来到建筑工地,捡了固定脚手架用的铁卡子,准备拿到废品收购站去卖。工地保安发现后,把他送到了派出所。 (1)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 法律意识淡薄,不知法、不懂法,致使在不经意间违了法。 (2)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 运用你的经验(P46) 可以避免,那就是了解法律,不做违反法律的事。 这是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①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指引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十五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创造良好、和睦、文明的家庭环境。 第十七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虐待、遗弃、非法送养未成年人或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等 法律的规范作用 这是法律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 ②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评价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第34条 本法所称"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 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多次偷窃等 法律的规范作用 这是法律明确规定,违反法律要受到法律制裁 ③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强制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营业性歌舞厅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营业性电子游戏场所,违反本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不设置明显的未成年人禁止进入标志,或者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的,由文化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责令停业整顿,没收违法所得,处以罚款,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法律的规范作用 行为规范 法律 ①指引作用 ②评价作用 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可以做什么 必须做什么 应当做什么 ×不应当做什么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③强制作用 合法的 ×非法的 1.法律的规范作用是什么? 笔记1 P46 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苏某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判决苏某限期归还手表。 判断下列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 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我国民法典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归还权利人。 民事违法行为 活动 以案说法 判断下列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李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掷矿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标语。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这他们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人警告处罚。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扰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