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北师大中职数学《不等式》单元教学设计 第1-2课时 授课题目 2.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授课类型 新授课 建议学时 2学时 单元知识概览 ( 基础知识 第二单元不等式 不等式的性质 区间 一元二次不等式 不等式的应用 绝对值不等式 ) 内容分析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为中职数学课程第2章《不等式》中2.1节内容.数学是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不等式是这个工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作差比较法的学习,能更有效的分析生活实例中的数量关系,有利于学生初步形成数学的思想方法,用数学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阶段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学习重基本计算能力,中职阶段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得到推论渗透逻辑推理,是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强化作差比较法,是数学方法论的学习,为后面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学习提供了依据与方法,学生形成更为缜密而严谨的数学思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在初中所学的不等式的基础之上,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推论; 2.认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应用,会简单的推理论证方法; 3.理解两个实数(代数式)比较大小的方法:作差比较法. 能力目标 1.亲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推论的推导过程,教会学生类比、猜想、验证的问题研究方法. 2.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推论求解不等式及比较两个实数(代数式)的大小,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直观想象和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 素质目标 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感受不等式的作用,体会用数学符号语言的简洁美与清晰的逻辑关系,培养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形成严谨的学科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理解不等式基本性质的推论. 难点 不等式基本性质与推论的综合应用;两个实数(代数式)的大小关系的证明与判断. 教学方法 教法 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自主探究法 学法 合作学习法、分类讨论学习法 教学资源 1.使用office做ppt; 2.利用学习通解决课前与课后检测问题; 3.在与中查阅相关教学资料; 4.借助希沃助物与希沃白板进行辅助教学. 课程思政 1.课前播放身高、科技、生活等对比变化,渗透民族自豪感、感恩教育等; 2.情境教学中黄金分割美的融入,让学生体会数学美育教育,也用数学科学解读了美,融入美育教育与严谨的科学意识等. 教学过程 第1学时 课前准备 【课前知识储备】 1.初中所学 (1) ; (2) ; (3)若; 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性质1 ; 性质2 或; 性质3 或 . 【学生知识储备检测】 附录1:课时1:2.1.1;课时2:2.1.2检测评价学生储备知识掌握情况,以便衔接新知. 课中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媒体资源等 (一) 情景导入 1.【列举实例,复习旧知】 由数学学习过程:等式学习引伸到不等关系的学习,提问不等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展示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的图片.分析这些问题就需要用到有关不等式的知识. 2.【创设情境】 情境1: 有观点认为, 最美人体的下半身长(肚脐至脚的触地点的长度)与全身长之比是 ( ), 这被称为黄金分割比. 某芭蕾舞演员全身长, 下半身长.表演过程中, 芭蕾舞演员会立起脚尖跳舞, 此时肚脐与脚的触地点的距离增加了.试问: (1)该芭蕾舞演员下半身长与全身长的比值, 在脚尖立起前后哪个大 (2)哪一个更接近0.618 【播放视频、图片】 【发布任务】 1.全班分6讨论小组,明确小组长的任务. 2.观察情境案例,引导学生发现不等关系. 【观看视频、图片】 感受人民的智慧,数学的应用. 回答不等关系有哪些. 【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由组长记录. 2. 发现不等关系 1.感知不等式无处不在的作用;通过实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初步感知不等式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二) 合作探究 1.【分析问题,提出问题】 情境中, 芭蕾舞演员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