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950041

15.2《答司马谏议书》同步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4-06-2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9次 大小:3031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5.2,2023-2024,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15.2《答司马谏议书》同步练习(含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乙) 它日留对,帝曰:“今天下汹汹者,孙叔敖所谓‘国之有是,众之所恶’也。”光曰:“然陛下当论其是非今条例司所为独安石韩绛惠卿以为是耳陛下岂能独与此三人共为天下邪”帝欲用光,访之安石。安石曰:“光外托劘上之名,内怀附下之实。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与国论,此消长之大机也。光才岂能害政,但在高位,则异论之人倚以为重。韩信立汉赤帜,赵卒气夺,今用光,是与异论者立赤帜也。”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然/陛下当论其是非/今条例司所为/独安石韩绛惠卿以为是耳/陛下岂能独/与此三人共为天下邪 B.然陛下当论其是非/今条例司所为/独安石韩绛惠卿以为是耳/陛下岂能独与此三人共为天下邪 C.然/陛下当论其是非/今条例司所为/独安石韩绛惠卿以为是耳/陛下岂能独与此三人共为天下邪 D.然陛下当论其是非/今条例司所为/独安石韩绛惠卿以为是耳/陛下岂能独/与此三人共为天下邪 2.下列对上述两个文段内容概括和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A.司马光用侵官、生事、征利、拒谏来批评王安石变法的弊端,王安石逐一举例进行了反驳。 B.皇帝想要重用司马光,为征求大臣的意见,就亲自去拜访了王安石,听取他的看法。 C.司马光认为皇帝过于器重王安石、韩绛和吕惠卿,使得他们独断专行,对此皇帝表示赞同。 D.从王安石给司马光的书信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坚持立场、全力维护变法的改革者的形象。 3.下列有关文段甲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答”即“答复、回复”之意。“谏议”则指的是提出谏议规劝,所以,“答司马谏议书”可以理解为“回答司马光规劝的书信”。 B.《答司马谏议书》的作者是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晚年退居江宁,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书”是古代特有的一种文体。它以书信的形式,可叙事,可描述,可说明,可议论。如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 D.本文逐条驳斥司马光对新法的责难,批判了士大夫因循守旧、苟且偷安、不恤国事的保守思想,表示了坚定不移地推行新法的决心。 4.翻译文中划线句。 (1)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2)韩信立汉赤帜,赵卒气夺,今用光,是与异论者立赤帜也。 5.王安石认为不能重用司马光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文意概括。 某启: 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