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967328

第一单元 2.《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峨日朵雪峰之侧》课件(共27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9次 大小:1417811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第一,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上节课,我们跟随词人毛泽东,立足橘子洲头,直面湘江流水,观赏了一幅壮丽的湘江秋景图,感受了一腔赤诚豪情。今天,我们将跟随两位诗人的笔触,去往更特别的地方,领略更不同的风景,感受更加独特的情感。接下来,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堂——— 导入 力拔山兮气盖世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峨日朵雪峰之侧》联读 预习检测 1.这两首诗歌的体裁? 2.《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号”应该怎么读? 3.《峨日朵雪峰之侧》的“峨日朵”是什么意思? 预习检测 新诗: 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以白话作为基 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 特点: ①形式自由,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 ②内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 ③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 ④情感表达更为直接、强烈 1.这两首诗歌的体裁? 预习检测 2.《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号”怎么读? 预习检测 3.《峨日朵雪峰之侧》的“峨日朵”是什么意思? “峨日朵雪峰”在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内,是祁连山脉的一座无名山,靠近祁连县峨堡镇。“峨日朵”是当地人民对“峨堡”的口语化表达,作者借“峨日朵”来称呼这座无名山。 初读,解题 1.齐读两首诗歌,结合诗歌内容,题目省略了什么信息? 诗歌的抒情主人公,是融汇作者作家的经历、思想、情趣、理想等个性特征与美学思想的主人公形象。 “我” 初读,解题 2.汉语大词典对“边”解释为“物体的四侧、边缘”, 对“侧”的解释为“旁边”,都有“旁边”“边缘”的意思,两者之间的表达效果是否相同? & 初读,解题 诗歌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峨日朵雪峰之侧》 他者 地球 峨日朵雪峰 与“我”的关系 “我”立在地球边上 “我”处于雪峰之侧 原因 隐涵 效果 与地球并列 仅能征服的高度了 “我”与地球是平等的地位,和大自然有同等伟岸的精神,和宇宙星球是平等的视角 “我”是雪峰不是平等的地位,“我”是雪峰的攀登者,只能到雪峰之侧。 突出自我 突出雪峰 再读,知意 1.立足不同,所视亦不同。两首诗的抒情主人公,一个立足地球边上,一个立足雪峰之侧,分别看到了什么?各有什么特点?(小组合作) 意象 特点 意境 白云 北冰洋 太平洋 洪涛 无数的、怒涌 壮丽的晴景 无限、把地球推倒 滚滚 宏伟壮丽气势磅礴 意象 特点 意境 雄浑苍劲 凝重壮美 太阳 彷徨许久 引力无穷 不时滑坡 锈蚀的 山海 石砾 岩壁 再读,知意 2.“我”们看到的都是客观存在吗?结合诗人生平事迹以及诗歌创作背景,思考诗人描绘这些景物的目的。 郭沫若 昌耀 知人论世 郭沫若 :(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 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 历史学家、书法家和著名的革命家、社会活动家。 中国新诗的奠基人, 成就:与成仿吾、郁达夫等组织“创造社”,积极投身新文学运动。 代表作诗集《女神》开新一代诗风,成为中国新诗历史上的里程碑。 作品:诗集《女神》,剧本《屈原》《虎符》,小说《漂流三部曲》, 学术著作《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 知人论世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创作于1919年9月、10月间。其实郭沫若正在日本福冈的九州大学医学部留学。1919年,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崭新的气象、蓬勃的生机。旧道德、旧礼教、专制政治与一切封建内容受到猛烈抨击与批判,新事物、新思想、新文化与一切进步要求则得到热切的推崇。倡导科学与民主、争取独立与自由、张扬个性意识,追求个性解放,要求改造旧社会、建设新社会。 知人论世 “我那时不知从何时起又和美国的惠特曼的《草叶集》,德国的华格纳的格局接近了,两人也都是有些泛神论的色彩的,而尤其是惠特曼的那种把一切的旧套摆脱干净的诗风和五四时代的狂飙突进的精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