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文学展风华:高中语文选必下第二单元专题设计 【设计背景】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属于“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选编了四组侧重于现当代文学的不同体裁和重要流派的作品,展示了百年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样貌。无论是语言风格、体裁类型,还是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意蕴主旨,都呈现出20世纪初期特有的时代新气象。人们因此将20世纪20年代以来的文学作品称之为“新文学”。 本单元所选的第一组文本为小说,分别节选自鲁迅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和沈从文的中篇小说《边城》,两部作品风格迥异,均为现代小说的经典之作。第二组为诗歌,选取了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和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分别代表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现代自由体诗和新月诗两类诗歌。第三组为散文,冯至的《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和贾平凹的《秦腔》都是自由地抒发情感与表达思想的散文杰作,且又极具地域特色和作者个人特色,凸显了散文抒写独特自我的特点。第四组选取了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作品———老舍的《茶馆》,这部作品以裕泰茶馆在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重要节点为背景,揭示了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黑暗腐败,展现了芸芸众生的生活百态。 本单元要求学生通过梳理、研读、探究等学习活动,对现当代文学的不同体裁如小说、诗歌、散文、话剧的概貌有大致了解。同时结合中国近现代的社会变革,关注现当代文学之“新”———新的样式、新的语言、新的思想,多角度、多层面探究作品的意蕴。 基于单元学习目标,我们将“策划一个微型百年现当代文学展览”作为核心任务,在此基础上开展真实情境下的专题学习。专题分为三个课段,分别对应展览的三大板块“了解概貌绘图表”“深入研读设雕像”“自主比读创奖项”,共需12课时。第一课段“了解概貌绘图表”引导学生梳理中学阶段学过的近40篇现当代文学作品,并在此基础上树立现当代文学的整体意识,进而尝试从体裁、作者、年代等角度总结其发展特征。第二课段“深入研读设雕像”则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关注经典文学形象,结合时代背景和作家生平分析文学形象的独特性和经典性。引导学生深入研读作品中有关人物的细节描写,同时主动探究经典文学形象的成因,以“雕像”这一具体可感的形式呈现学习成果,展现创意。第三课段“自主比读创奖项”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创设个性化文学奖项,评选入围作品及获奖作品,并为获奖作品撰写颁奖词。锻炼学生自圆其说,有理有据的能力,增强学生思维和表达的严密性。 本单元学习的流程是:利用所学现当代文学作品了解其发展概貌,重点了解新文学的广度;学生有选择性地精读作品,从文学形象、语言、作家、创作背景等角度鉴赏作品,为“雕像”设计做好铺垫,重点在关注新文学的深度;在梳理回顾前期学习成果的基础上,用设置文学奖项、撰写颁奖词和为展览写结语的方式总结专题学习的过程。学习流程由浅入深,环环相扣。 【教学目标】 一、语言目标 1.浏览7篇课文:写出各篇课文的内容提要,摘录作品中的精彩语言并撰写赏析点评,探究语言的表达技巧,撰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短文,概括“五四”以来文学语言趋向自由化的表达方式。 2.能整体把握“五四”以来的诗歌、散文、小说、话剧等新的文学形式的体裁及语言特点,感受作家们在不同体裁形式上的探索,选择感兴趣的文体赏析其语言。 3.学会根据现当代文学作品的不同体裁、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读书方法,如浏览、跳读、略读、精读等。 二、思维目标 1.能从作家、体裁、年代、主题等不同角度探究、总结现当代文学的发展特征,以单篇作品为切入点,研读某一作家、体裁、流派的作品,进而深入了解新文学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民众心理,建立点、线、面一体的现当代文学整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