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988100

一梅一意境 一诗一境界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咏梅》对比赏析(素材)

日期:2024-05-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16次 大小:1097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一梅,古诗词,素材,赏析,对比,卜算子·咏梅
  • cover
一梅一意境 一诗一境界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卜算子·咏梅》对比赏析 教材解读 《卜算子·咏梅》是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中的一首宋词,作者陆游。前面一首是《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两首诗都是咏物诗,借物抒怀,两首诗在理解上都需要把握“物”也就是意象的特点,然后结合诗人的经历来体会情感。 课程标准对课外古诗词诵读要求学生能熟读背诵,培育对传统文化及汉语美感的体认,加强文化积累。因此这首诗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一首,而应该是一类,比如咏物诗这一类,再细致的是咏“梅”这个意象的一类诗;抑或是诗人陆游咏梅的一系列诗。所以这首诗的学习可以采用1+X群诗学习的方式。 学情分析 这是课外古诗词诵读,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理解。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在过去的文章学习中了解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比如现代文《紫藤萝瀑布》《一颗小桃树》,文言文《陋室铭》《爱莲说》,也知道知人论世来理解诗歌情感。但是并没有系统学习过咏物诗,对于意象的内涵探究得不够深入,仅仅是背诵默写而已。 教学目标 1.品读诗歌,理解两首词中梅花的意象。 2.结合写作背景,体悟作者借梅寄予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反复朗读,对比赏析两首词中梅花的气质和精神,领略诗歌意境;知人论世,体悟诗人情感。 教学过程 导入:学生课下搜集写梅的诗歌,并分享梅这个意象的内涵。 如: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 崔道融《梅花》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 王安石《梅 》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 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陆游《卜算子·咏梅》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王安石《梅 》 教学过程 (用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中一首袁枚的《苔》导入,让学生初步领会咏物诗的表达) “小序”入境 活动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读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小序“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领会毛词创作意图“反其意而用之”,初步感知两首词的区别。 品韵探意 活动二:再读诗歌,比读,领略词中意象 在学生的品读过程中请学生朗读具体诗句 思考:陆游词中的梅和毛泽东词中的梅有何不同?抓住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圈点批注。(3分钟) 预设: 陆游词中的梅是寂寞孤独的,从“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看出;是愁苦的,是饱经风雨打击的,从“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看出;是遭人嫉妒、处境悲凉的,但清高自傲的,从“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看出;是坚韧、挺立的,即使凋落于地,马踏车碾成为泥土,仍是香气不该,保持自己的品性。 毛泽东词中的梅是美丽、娇俏、谦逊、不争不抢、乐观的,从“花枝俏”“不争春”“只把春来报”“丛中笑”看出。 品韵悟情 活动三:三读诗歌,联系创作背景, 体悟词中情感 思考:同样是写梅,两位诗人笔下的梅却有不同姿态、不同品格、不同的精神气质,这当然源于创作者的意图。我们从诗人的经历和时代来理解诗歌的情感,这种品读诗歌的方法叫“知人论世”。 投影背景: (1)陆游《卜算子·咏梅》创作背景: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坚决主张抗金。但他的北伐主张失败,皇帝不信任他,投降派打击他,他陷入孤立,感到悲凉寂寞,因此作词。 (2)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创作背景:1961年,我国连续三年遭到严重自然灾害,国家很困难;美国大肆反华,苏联也背信弃义,撤走援助中国的专家,逼中国还债,并攻击中国共产党要当国际共产主义的领袖。毛主席写这首词来鼓励全党同志。 教师总结 结合背景理解两首诗中词人塑造的物象梅不同的特点背后两位诗人的不同心境,从而看出两位诗人的格局。陆游词中的梅是有孤独感、悲剧感的,而毛泽东笔下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