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028238

冀人版(2017秋)六年级上册4.14《池塘里的世界》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10-21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3次 大小:2501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版,2017,六年级,上册,4.14,池塘里的世界
  • cover
盂县第五实验小学 六 年级 科学 学科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科学 年级 六 学期 第一学期 课题 《池塘里的世界》 主备教师 代丽娟 审核教师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能说出栖息地能为生物提供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食物等基本需要。 科学探究 1.能围绕“池塘里的世界”提出可探究的问题。 2.能通过观察等方式获取栖息地中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的信息。 3.能利用记录表、统计表、概念图等方式记录整理观察到的信息。 4.能运用分析、比较、概括等方法得出结论。 5.能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与评价。 科学态度 1.能对常见栖息地表现出浓厚的探究兴趣。 2.能做到尊重证据,以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 3.能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综合考虑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能认识到栖息地中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 教学内容 重点: 认识栖息地为生物提供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食物等。 难点: 实地观察栖息地,学会生态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建议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池塘里的世界”。 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分析栖息地里的生物”和应用与拓展“寻找栖息地”。 第一课时 (一)情景与问题 1. 播放歌曲《童年》 2. 提问:池塘是儿时的乐园,歌词中的池塘边有榕树、有知了等生物,那么池塘里又有哪些生物呢 池塘为它们提供了哪些生存条件呢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池塘里的世界》。 【设计意图:利用歌曲《童年》中关于池塘的一句歌词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以往经验的回忆,激发学生探究池塘的兴趣,并借此提出探究性问题。】 (二)探究与发现 活动一:池塘里的世界 1.出示池塘图。想一想,我们观察池塘时,应该观察什么又怎么观察呢 观察时要注意什么呢 下面我们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汇报: 3.讲解:观察池塘中生活着哪些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还有哪些非生物;观察时要利用感官或借助放大镜进行,要认真仔细,要边观察边记录;观察时不要随意丢弃废弃物,不伤害动物和植物,要注意安全。 4.学生观看图片汇报:池塘里有哪些生物。 (水面上有蜻蜓、青蛙、鸭子。水里有乌龟、鱼、虾、田螺等动物,还有荷花(叶)、水草、水藻等植物,还有看不见的浮游生物。) 讨论:这些生物为什么能在池塘中生存下去 (提示学生从两个方面思考这个问题:这些生物之所以能在池塘中生存,是因为:一池塘能为这些生物生存提供所需的阳光、水、空气、土壤、温度等;二是从食物方面来考虑,池塘中各生物之间有完整的食物链和复杂的食物网) 小结:像池塘这样为生活在其中的生物提供了生存、生长、繁殖所需要的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食物等必备条件,我们把这样的生活环境称为栖息地。 【设计意图:先指导学生了解观察池塘的方法,以及安全和卫生的注意事项,为下面学习的开展做足准备;然后引导学生交流观察结果“池塘中生活着哪些生物?”并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分析“这些生物为什么能在池塘中生存下来?在分析科学事实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综合得出活动结论,形成对“栖息地”的科学认识。】 (三)拓展延伸 1. 讨论:如果池塘中缺少了某种生物(如水草),池塘中的其他生物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如果外界条件发生了改变(如温度降到0度以下),池塘环境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2. 汇报: 如果池塘中缺少了某种生物(如水草),池塘中的其他生物也会受到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没有了水草,一些吃草的鱼可能会饿死,水鸟吃不到鱼就会飞走,食物链会被中断,另外水草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如果缺少了氧气其他生物将会无法适应环境而大量死亡。看来池塘中的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缺一不可的。 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也会对这里生存的动植物造成影响。如温度降到0度以下,鱼虾会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