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029309

第23课《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学 案

日期:2024-05-1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61次 大小:1818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23课,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cover
八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学历案 班级: 姓名: 小组: 评价: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能够自主翻译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2.通过反复诵读,能够说出孟子说理的特点。 3. 积累课文中的名言警句,能够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知人论世 孟子语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 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为“亚圣”,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课内探究】 [问题情境]“孟母三迁”的故事深入人心,作文齐鲁文化的传承人,奎文区南苑学校准备举行以“寻访亚圣”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在学习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后,选取一个你认为合适的角度,联系历史上的孟子,介绍孟子的思想。 任务一:识词译句 活动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自读1,齐读2,。 要求:注意读音和停顿 活动2: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解释文章重点字词,翻译全文。(小组合作) 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②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③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⑤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⑥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⑦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⑧寡助之至,亲戚畔之。⑨多助之至,天下顺之。⑩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任务二:梳理思路 活动1:小组合作,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 ①划出表明作者中心观点的句子; ②找出支撑观点的依据; ③说说其中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建议:可用思维导图、结构框架图等形式梳理作者的论述思路) (点拨:举例论证:就是通过列举确凿、典型、充分或新颖的事例证明论点。这是一种最基本、最常见的论证方法,它的优点在于说服力较强,易于被读者接受。 引用论证:引用名家名言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充实论述的内容,增强论述的底蕴,充分证明观点,增强说服力,同时也可以展示作者的修养和积累,使论证具有权威性和说服性。 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对比重在揭示事物间的差异性,其作用是增强论证的鲜明性,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回扣情境]:“孟母三迁”的故事深入人心,作文齐鲁文化的传承人,奎文区南苑学校准备举行以“寻访亚圣”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在学习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后,选取一个你认为合适的角度,联系历史上的孟子,介绍孟子的思想。 [当堂检测] 阅读文段完成下列问题(10分) [甲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文]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①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②也;以德服人者,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东自西,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注释】①待:须要。②赡:充足。 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含义。(4分) (1)以力假仁者霸( )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3)亲戚畔之 ( ) (4)天下顺之( ) 18.翻译[乙]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译文: (1)从以上两段选文中,我们可知孟子的治国策略是 。(3分) 等级 超出标准 满足标准 接近标准 评价指标 课堂内容能够掌握,课堂检测能够正确作答。 课堂内容基本能够掌握,课堂检测基本能够正确作答。 课堂内容能够掌握百分之八十以上。 【课后延伸】 [基础作业](必做):从历史上或现实中举个借助“天时”取得作战胜利的例子? [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