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033987

2024届高考语文背诵诗词补充《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课件(共34张PPT)

日期:2024-06-1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2次 大小:116709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4届,高考,语文,背诵,诗词,补充
  • cover
(课件网)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理解词的内容,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词人情感。 2.掌握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知人论世知人论世 【作者介绍】 辛弃疾,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今山东济南人。与苏轼同为豪放派词人,世称“苏辛”。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但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铅山一带。韩侂胄当政时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第一时期:南渡之前 辛弃疾从小读书,受业于著名学者刘瞻。 辛赞虽仕金,但未忘故国,在辛弃疾心中播下了爱国思想的种子;沦陷区人民的痛苦生活更加深了他对金人统治的憎恨。 后辛弃疾组织义军参加耿京起义,进行抗金斗争 1140-1162(22岁) 【走近辛弃疾】 得知叛徒张安国谋杀耿京、投降金人后,辛弃疾义愤填膺,组织五十名壮士,突袭金兵大营,活捉张安国,并押回建康,斩首示众。这一传奇式英勇事迹盛传一时,轰动南宋朝野,从此他就留在了南方。 【走近辛弃疾】 第二时期:南渡初期1162(22岁)—1181(42岁) 辛弃疾南归后只担任过一些闲散官职。但他的爱国热情不减,积极建言献策:乾道元年给孝宗上《美芹十论》,乾道六年又给宰相虞允文上《九议》,全面、精辟地分析了形势,提出了进取方略,显示了他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干。 【走近辛弃疾】 乾道八年,辛弃疾出任滁州知州,有政绩;淳熙二年,辛弃疾出任江西提点刑狱,镇压了茶商军,因功加官。此后又历任京西转运判官,湖北、江西、湖南安抚使、转运使等职。在整治地方、惩办贪官、平定暴乱、发展生产方面颇有成绩。淳熙八年冬,他被诬以贪污等罪名革职。 【走近辛弃疾】 第三时期:赋闲生活 辛弃疾退居上饶的带湖和瓢泉,过了近二十年的赋闲生活。他给居室起名“稼轩”,并以此为号,写下了一系列激越奋发、寓意高远的作品,形成了他的文学创作高潮,也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不朽地位。 1181(42岁)—1203(64岁) 【走近辛弃疾】 第四时期:晚年再起 宁宗嘉泰三年被起用。次年,受宁宗召见,问以北伐大计,但并未重用,将其改任镇江知府。辛弃疾一方面积极备战,一边又劝韩侂胄不可草率冒进。宁宗开禧元年,因与韩意见不合而遭弹劾罢官,回到瓢泉,其理想壮志彻底破灭。 1203(64岁—1207(68岁) 【走近辛弃疾】 辛弃疾诗词中抒发的思想感情 1.思念故土,渴望收复失地、统一山河。 2.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偏安于一隅的愤恨。 3.忧虑国事,感叹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4.描绘江南农村的秀丽风光,表现宁静朴素的农村生活。 开禧二年,韩侂胄北伐,大败而归。开禧三年,朝廷为了借重辛弃疾的威望挽救危机,诏命辛弃疾为试兵部侍郎,辛弃疾上章辞免;后朝廷又决定起用他为枢密都承旨,此时辛弃疾已重病卧床,不久便抱恨溘然长逝。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 辛弃疾的这首《菩萨蛮》词,作于他担任江西提点刑狱时。公元1129年,金兵侵扰江西,残杀百姓,使这一带遭受极大破坏。辛弃疾在江西任职期间,曾登过郁孤台,想起发生在这里的那场历史悲剧,抚时感事,情不能已,于是题写了这首词。 【写作背景】 解题解题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词牌名 题目 题写 造口:南渡之处,金军追隆佑太后御舟至造口,不及而还。 诵读课文诵读课文 1.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