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046633

15 白杨礼赞 课件

日期:2024-05-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6次 大小:6886154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白杨,礼赞,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白杨礼赞 走进白杨精神 走进作者 茅盾 01 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 02 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 03 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 04 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 写作背景 1940年5月,茅盾离开新疆返回内地,受朱德同志邀请前往延安。在延安参观讲学期间,亲身体察了解放区军民的斗争生活,看到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风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皖南事变后,作者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热爱和赞美之情,便写下了此文。 《白杨礼赞》写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由于中国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濒于分裂的局面,中国共产党肩负着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 生字词 词语解释 礼赞:崇敬和赞美。 视野:视力所及的范围。 坦荡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一样。 宛若:很像,简直就是。 潜滋暗长: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潜:暗暗地 滋,生长。 恹恹:困倦的样子。 力争上游:努力奋斗,争取先进。 旁斜逸出:(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婆娑:树木的枝叶随风飘荡,像舞蹈一样的姿态。 虬枝:像龙一样盘旋的枝条。虬,传说中的一种龙。 伟岸:魁梧,高大。 纵横决荡: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秀颀:美而高。颀,高大的 课题解读 白杨礼赞:"礼赞"包含着尊敬、崇敬的意思; "白杨礼赞"意思为"崇敬和赞美白杨树", 或"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 标题点明了写作对象 , 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开门见山,(开篇点题) 点明主旨,点明线索 直接抒发了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为下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第1段有什么作用? 第2段: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百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前后呼应:" 黄的是土 " 、" 荒地 " 、" 绿波 " 、" 麦浪 " 与前面的 " 黄绿错综 " 呼应 , 赞美了黄土高原的景色 。 第3段 黄土高原的单调令作者感到“恹恹欲睡”,看到“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白杨树,作者又“惊奇地叫了一声”,这是什么写作手法? 写作手法 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内容上 “单调”,令人“倦怠”,这是实感,体现出环境的恶劣;与后文傲然耸立出现的白杨树形成鲜明对比。 结构上 为白杨树的出现作铺垫,说明白杨树创造了景致,点缀了大自然,振奋了人的精神。 在结构上,既照应首段,又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第4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在内容上,既是对上文“惊奇地叫了一声”的补叙,以“极普通”衬托“不平凡”,也是为下文赞美白杨树、歌颂北方军民预设的伏笔。 第7段:“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第一个“难道”是总提,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 第二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北方农民; 第三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北方农民中的战士; 第四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民族的抗日精神和意志。 2 1 3 4 文章结尾写“直挺秀颀”的楠木有何作用? 用“贵族化”的楠木与白杨树的“极普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衬白杨树的不平凡。对“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