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民族的舞步》第1课《秧歌舞》 【教材分析】 《秧歌舞》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民族的舞步》第1课《秧歌舞》1=C 2/4拍,热烈欢快地。《秧歌舞》是一首流传于东北地区的秧歌舞曲。最早的歌词表现了东北人民苦难的生活。新中国成立后,曾被多次填写新的歌词,成为东北人民歌唱幸福生活的新民歌。教材中的歌曲就是由编者重新填词而成。歌曲旋律简洁,情绪热烈、欢快,节奏活泼,附点八分音符的运用增强了节奏的动感,表现了人们“打起鼓、敲起锣、扭起秧歌唱起歌”来歌唱幸福生活的热闹场景。歌曲为一段体曲式结构。全曲为三个乐句,第一、二乐句有四小节,第三乐句为带扩充的乐句,有六小节。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是自信心建立的重要阶段,他们在接受他人的评论中能发现自己的价值,产生喜悦感、骄傲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还表现出激烈的自我确立、自我主张,对自己评论偏高,甚至有时“自高自大”,所以,在教课中要时时时应用一些小“特技”来提示那些自高自大的孩子,劝告他们自己还有好多东西要学而对那些失掉信心的孩子要实时抓住时机鼓舞他们。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自控能力情绪变化比较大,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及时管控学生,管理课堂纪律,对待学生要有耐心,主动引导学生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 (一)审美感知 通过秧歌所表现的情绪和意境 (二)艺术表现 能用高涨的情绪情感演唱歌曲并边表演 (三)创意实践 能利用身体和小乐器表现歌曲。 (四)文化理解 通过有感情地演唱和表演,激发学生对于秧歌文化的兴趣和对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能用高涨的情绪情感演唱歌曲并边表演 (二)教学难点: 1、能利用身体和小乐器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见过秧歌吗?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秧歌在表现形式和穿着等方面有什么特点?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你们知道秧歌的历史吗?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的歌曲名字就叫作《秧歌舞》(书写板书《秧歌舞》)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引导,激起学生学习学习的兴趣为后续引出主题奠定基础】 二、师生互动,学唱歌曲 教师:首先老师先介绍一下秧歌的历史,秧歌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但因流传地区不同,又有陕北秧歌、晋北秧歌、东北秧歌、河南秧歌、河北秧歌、山东胶州秧歌和鼓子秧歌等。逢年过节,城乡都组织秧歌队,村邻之间还扭起秧歌互相访拜,比歌赛舞,热闹非凡。这种秧歌各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一般是舞者扮成各种人物,手持扇子、手帕或彩绸等起舞。在表演形式上,开始和结束为大场,中间穿插小场。大场为变换队形的集体舞,小场是两三人表演的带有简单情节的舞蹈或歌舞、小戏,有的地区将高跷、旱船、竹马灯、花鼓等歌舞形式俗称秧歌”今天,我们就通过这首歌曲来了解一下秧歌,首先请同学们聆听这首秧歌舞感受一下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播放音乐)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秧歌舞》1=C 2/4拍,热烈欢快地。是一首流传于东北地区的秧歌舞曲。最早的歌词表现了东北人民苦难的生活。新中国成立后,曾被多次填写新的歌词,成为东北人民歌唱幸福生活的新民歌。那这首歌曲分为几个乐段?几个乐句呢?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歌曲为一段体曲式结构。全曲为三个乐句,第一、二乐句有四小节,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