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062427

第一单元1.3《庖丁解牛》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7次 大小:3196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一,答案,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1.3《庖丁解牛》同步练习(文字版 | 含答案) 一、选择类 1.下列对课文内相关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庖丁解牛》中的“肯綮”,指脉络相连的地方,后来比喻要害或最重要的关键。 B.《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的“从弟”,指的是共曾祖父而不共父亲又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性。 C.《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刺配沧州,这里的“刺配”指的是脸上刺字,发往远地充军。“刺”,是古时的肉刑,在罪犯额面或肌肤上刺字,用墨染上颜色。 D.《过小孤山大孤山》中“列置烽燧”的“烽燧”即烽火,是古代边防报警信号,白天烧的烟称为烽,夜间燃的火称为燧。 二、情景默写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 , ”两句,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极为高大,以表现其雄壮之美。 (2)杜牧《阿房宫赋》中写阿房宫走廊蜿蜒曲折,屋檐凸起犹如牙齿的句子是“ , ”。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借秦朝的灭亡警醒当朝统治者如不吸取教训就会重蹈覆辙的句子是“ , ”。 三、非选择类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2)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4.解释下列各句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其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攻之不克,图之不继,吾其还也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四、文言文阅读 庖丁解牛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5.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乃中《经首》之会 中:合乎 B.批大卻,导大窾 导:指导 C.族庖月更刀,折也 族:众,一般 D.然已解,如土委地 委:卸落 6.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为之踌躇满志 B.吾闻庖丁之言 始臣之解牛之时 C.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D.进乎技矣 依乎天理 7.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一致的一项是( ) A.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B.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C.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D.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庖丁解牛技巧发展到第二阶段,三年后,解牛时不再把牛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为他对牛的身体结构完全了解。这充分反映了他技术的精湛。 B.庖丁解牛的故事说明,凡事只有经过反复实践,才能认识并掌握其客观规律;只有认识并掌握它的客观规律,做起事来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C.庖丁解牛技艺高超的原因之一是他对技术的追求超过了对“道”的追求。 D.庖丁解牛讲究避开矛盾,寻找合适的部位,依照牛的生理规律,顺其自然。 9.翻译下列句子。 (1)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2)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3)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且子独不见夫桔槔者乎?引之则俯,舍之则仰。彼人之所引,非引人也,故俯仰而不得罪于人。故夫三皇五帝之礼义法度,不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