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纹样 教学设计 一、基本信息 学科 美术 章节 第八课 教材版本 江西美术-出卷网- 课时 两课时 课型 设计应用 年级 七年级 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中国传统纹样,感受传统的魅力,学生能应用所学的知识积极地投入到创意生活的活动中去。 2、学习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掌握自由纹样、适合纹样、二方连续纹样、四方连续纹样的基本特点,并运用所学知识去美化自己身边的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3、培养学生热爱传统艺术的思想感情,学习劳动人民质朴的审美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美源于生活,并更多地去了解和发现当地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学习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较好的设计意识与造型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在已有的美术基础知识上,利用尝试、探究、合作、借助多媒体互动等方式参与课堂,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教师多角度开发学生的思路,从而激发学生尝试探究设计能力,并充分感受设计之美,体验探究的快乐。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教学重点:掌握自由纹样、适合纹样、二方连续纹样、四方连续纹样的基本特点。利用希沃中超链接、截图、克隆等工具帮助学生理解重点。教学难点:懂得利用纹样装扮生活。主要利用学生容易掌握的手账胶带进行粘贴,方便快捷,容易出效果。 五、运用的能力点能力点1:演示文稿的设计与制作能力点2:利用多媒体进行师生互动 六、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起止时间(’”- ’”)(按照完整视频的时间点) 环节目标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媒体作用及分析 组织课堂 0’0”- 0’6” 组织课堂 师生问好 整理准备上课 导入 0’6”- 1’30” 引入课题 教师:你发现今天老师有什么特别之处吗?学生:中国风教师:你是从哪些地方判断是中国风呢?学生:图案,漂亮的花纹。教师:这些装饰花纹在中国有一个古老的名字叫做纹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我们中国传统纹样的魅力吧!(板书) 发现老师今天的装扮有什么不同 传统纹样的发展史 1’50”-5’40” 传统纹样的发展史 教师:中国纹样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贯穿于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个过程,并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不断发展而变化着。原始人类在从事渔猎和农业的劳动过程中,获得了素材,创造了简练而有趣的纹样。夏、商、西周时期纹样的发展最高水平,主要体现在青铜器领域,纹样简洁凝练,具有强烈的神话色彩。烽火连天的战国时代,仍然没有走出对龙凤兽面纹的迷信。高度统一的秦汉时期,动物纹和人物纹大为流行。而魏晋南北朝时,战乱不断,佛教的兴盛为传统纹样注入了活力,人物文中还出现了飞天的形象。而盛世大唐,中外文化在这里交融,各种纹样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国色天香的牡丹则是这个时候主流纹饰。五代十国时期的纹样沿袭了唐代的繁复和富丽堂皇,但装饰手法开始讲究夸张变形。两宋花鸟画的盛行,使得花鸟虫鱼纹样在这里空前流行,精美作品层出不穷。粗犷的蒙古人为元代纹样注入了别样风情,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的融合体现的淋漓尽致。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文要发展的高峰,人们侧重于纹样的吉祥寓意,出现了很多谐音,所以这一时期讲究凡文必有意,凡意必吉祥。 认真听老师讲解 图文结合帮助学生理解 纹样的概念 5’40”-11’05” 分析了解纹样的概念 师:传统纹样不管在哪一个朝代都深受人们的喜爱,除了因为它独具中国特色的装饰性以外,最主要还因为什么? 生:具有美好的寓意! 那么这些古的纹样都有什么样的美好寓意呢?考考你对中国文化知多少?(连线题目学生将纹样与对应的寓意连接) 教师总结:什么是中国传统纹样?传统纹样是传统文化艺术的一种,以人物、动物、植物、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文字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和谚语等为题材,运用谐音寓意象征会意、吉祥用语等不同手法来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