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079484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题材分类鉴赏 课件(共23张PPT)

日期:2024-06-2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0次 大小:791971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题材
  • cover
(课件网)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  古代诗歌的题材分类 一、羁旅思乡诗———他乡村树似吾乡,愁煞天涯断肠人 教材:《登高》(杜甫)《次北固山下》(王湾)《秋思》(马致远)《夜雨寄北》(李商隐)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内涵 诗人因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等,对所见所闻有所感,借此抒发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和人生感叹、漂泊愁苦。 内容 借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叹,表达思亲怀乡之情。主题有潦倒意,漂泊哀伤,思念亲人等。 (1)借景抒情(或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乐景衬哀情(乐景写哀)。 (3)侧面落笔。诗人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情。 (4)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标志 (1)标题中多含有“客舍”“登高” “月”“忆”“寄”“行”“思”等词语以及元宵、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名。(2)常见意象: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雁、浮云、梧桐叶落、西楼、高楼、危楼、危栏等。 情感 (1)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 (2)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3)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对接教材篇目:《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雨霖铃》(柳永)、《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内涵 古人常常因事不得不与家人、情人或亲朋好友离别,送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吟诗赠别,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内容 送别诗涉及的范围极广,有君臣官场赠别,有市井朋友相别,有亲人情人送别。 (1)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2)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人的伤离之深。 (3)以乐景衬哀情(也叫乐景写哀情或反衬)。 (4)想象(也叫虚拟或虚实结合,对写)。送别诗常借助想象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 标志 (1)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 (2)常见意象:“柳”“酒”“月”“水”四大意象。(“长亭”“短亭”“阳关”“舟”“灞桥”等意象也在送别怀人诗中出现), 情感 (1)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2)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3)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 (4)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5)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 二、送别怀人诗———多情自古伤离别,一种分别多样情 “送别乐”得分点: ①表达别情之深厚; ②勉励友人建功立业; ③安慰友人不幸命运; ④畅想路上自然风光; ⑤再叙久别重逢之喜; ⑥祝愿亲友一路平安; ⑦自在旷达洒脱情怀; ⑧羡慕友人回归乡里; ⑨为自己归乡而激动。 “送别悲”得分点: ①对亲友的不舍之情; ②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③感叹自身漂泊的命运; ④增强自我的孤独感; ⑤年华易逝的伤感; ⑥忧国忧民之叹。 三、边塞征战诗———金戈铁马征战事,大漠秋风慷慨情 对接教材篇目:《出塞》(王昌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燕歌行》(高适)、《使至塞上》(王维)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内涵 边塞征战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内容 边塞诗多表现从军出塞,保家卫国,民族交往,塞上风情;或抒报国壮志,或发反战呼声,或记现实战事。 (1)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 (2)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常用侧面烘托、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 (3)意境的营造方面:常用景物烘托、虚实结合等手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