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081405

(核心素养目标)第五单元 第4课时 认识=、>和<(教学设计)-一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日期:2025-10-12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4次 大小:4366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上册,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核心,认识
  • cover
学 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理解符号“=”“>”“<”的含义,并能运用这些符号来描述数的大小。 2.初步建立“同样多”“多”“少”等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判断和推理能力。 3.体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重 点 认识符号“=”“>”和“<”,会用“=”“>”和“<”表示两个数的大小。 难 点 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对于数学符号“=”“>”*<”的认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在幼儿园已经认识了大于号、小于号、等号,但这些知识是不够严密的,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整理,深化。 核心素养 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体会生活中的数学,培养积极参与数学、认真书写、表达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辅助 教学课件、学习任务单(若有教具等教师自行增加) 第五单元 第4课时 认识=、>和< 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引“探究” 【设计意图:通过旧知的复习,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好铺垫,提升文化素养。】 1.我们已经学习了0~5各数,来按顺序填一填吧! 导语:这节课我们学习《认识=、>和<》。(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习“方法” 学习任务一:认识=、>、<,会用它们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设计意图:通过说一说、找一找,体会比的标准不同,比的结果也不同,同时感受从物到数的抽象。】 1.课件出示教科书P19例5主题图。 (1)有哪几个队参加了比赛?数一数各队的小动物有多少。 学生交流。 2.认识“同样多”和“=”。 (1)选择小兔和小猴比较。 课件出示小兔和小猴一一对应图。引导学生说:把1只小兔对着1只小猴,能一眼看出谁多、谁少。 提问:谁来说说小兔与小猴比较的结果 指出:1只小兔正好对着1只小猴,谁也没有多余,它们的只数一样多。我们就说,小兔和小猴的只数同样多。(板书:同样多) (2)指出:小兔和小猴都有4只,它们只数同样多,我们可以写成4=4。(板书:4=4) 说明“=”是“等号”,大家一起把4=4这个等式读一读。 提问:现在你知道4=4表示什么意思吗 指导学生在课本上写等号。 2.认识“多”“少”和“>”“<”。 (1)讨论:要知道松鼠和小熊谁的只数多,谁的只数少,可以怎样比 学生交流:看看松鼠有几只,小熊有几只。 (2)提问:松鼠只数比小熊怎样 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指出:松鼠有5只,小熊有3只,松鼠比小熊多,我们可以写成5>3。(板书:5>3)“>”是“大于号”。让学生读一读5>3,说一说5>3表示的意思。 记忆大于号:开口在左,尖尖在右;开口对大数,尖尖对小数。指导学生在教科书上写大于号。 (3)提问:如果把小熊的只数和松鼠比,你认为可以怎样说 学生交流自己的说法,得出“小熊比松鼠少”。(板书:少) 指出:小熊有3只,松鼠有5只,小熊比松鼠少,可以写成3<5。(板书:3<5)“<”是“小于号”。 让学生读一读3<5,说一说3<5表示的意思。记忆小于号,指导在教科书上写小于号。 (3)仔细观察“>”和“<”,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开口向左,“<”开口向右。“>” “<”开口都对着大数。 小结:当两个数相等时,用“=”连接。当两个数不相等时,大数放在前面用“>”连接,小数放在前面用“<”连接。) 易错警示:“>” “<”开口都对着大数。 三、达标练习--活“应用” 【设计意图:在练习阶段,通过有层次的练习,重视思维训练和思考方法的有机渗透,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1.摆一摆,填一填。 2. 看图比较大小。 3.在 里填“>”“<”或“=” 4.猜猜“我”是几? 5.哪块草地面积最大?在里画上“√” 四、总结评价--促“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本课所学内容,锻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