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081426

(核心素养目标)第五单元 第6课时 认识10教学设计一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日期:2025-11-13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1次 大小:3244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核心,素养,目标,第五,单元,6课时
  • cover
学 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理解10的具体含义,会读、会写10,并初步了解“10个一就是1个十”。 2.培养简单的判断推理及分析能力,拓展认知结构。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重 点 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会独立认、写10,并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 难 点 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初步理解10个一和1个十的关系。 学情分析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很多人早就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甚至100以内的数,但我们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应该充分利用主题图,同时加强学生的操作和观察活动,通过数数,认数字,数的顺序,比大小,序数和写数字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核心素养 建立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培养数感以及运用数的观念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辅助 教学课件、学习任务单、(若有教具等教师自行增加) 第五单元 第6课时 认识10 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引“探究” 【设计意图:通过旧知的复习,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好铺垫,提升文化素养。】 1.在田格里填合适的数。 2.中国作为具有几千年历史的大国,共有56个民族,主体民族是汉族,其他55个法定民族均是少数民族。右边是部分少数民族服饰,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二、探究新知———习“方法” 学习任务一:认识10,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与实际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摆一摆,使学生感受操作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同时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1.课件出示教科书P26例7。 (1)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学生交流:(1个,2个,3个……10个,10个小朋友) (2)用小圆点表示10。 2.学习在计数器上拨10。 (1)如果每个小朋友用一颗数珠表示,想想要拨几颗? (2)一生拨,其他生数(1颗、2颗……10颗)(10去掉1是9,9添上1是10,) 3.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数量是10? 4.学习理解:10个一是1个十 5.学习10的书写。 小结:数量是十个的物体用数10来表示,9再添上1就是10;10个一是1个十。 易错警示:10个一是1个十。 三、达标练习--活“应用” 【设计意图:在练习阶段,通过有层次的练习,重视思维训练和思考方法的有机渗透,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1.看图写数。 2. 填一填,读一读。 3. 第2张是8,第5张是( ),第10张是( )。 4.在圆圈里填“>”“<”或“=”。 5. 四、总结评价--促“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本课所学内容,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是怎样学会的? 2.总结: 写10时,“1”和“0”分别占半个田字格,左边写“1”,右边写“0”。 3.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 【作业设计】 1. 补充《学案》,做好相应笔记。 2. 完成《分层作业》。 【板书设计】 认识10 10>9 9<10 【课后反思】 本课力图通过愉快的情境启发学生初步认识10。教学中,尽可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且能顺着数和倒着数。再让学生亲自动手摆10个圆片,将10根小棒捆成一捆,还可以开展写数比赛,组织有趣的火车钻山洞游戏活动,使学生较好地获得感性认识,并慢慢上升到理性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师在课堂中及时运用表扬和奖励这种激励竞争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