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8节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考点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分类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构成物质的粒子本身没有改变)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构成物质的粒子本身发生改变) 伴随现象 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改变 伴随能量的变化、发光、放热、颜色改变、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 本质区别(判断依据) 宏观:变化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微观:构成物质的粒子是否发生了变化 相互联系 化学变化过程中通常都伴随物理变化,但发生物理变化时却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如蜡烛燃烧时产生水和二氧化碳是个化学变化,在燃烧的过程中,蜡烛受热熔化则是一个物理变化 典例1:(2023七上·兰溪期末)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①点燃酒精灯,给铜片加热;②一段时间后蜡烛熔化、掉落;③再过一段时间后火柴燃烧。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步骤①中酒精燃烧过程没有伴随物理变化 B.步骤②当中蜡烛熔化、掉落都是化学变化 C.步骤①中酒精燃烧,说明酒精具有可燃性这一物理性质 D.步骤③中火柴燃烧,能说明铜具有导热性这一物理性质 【答案】D 【解析】(1)如果物质只发生形状、温度、颜色、状态等变化,而没有产生新的物质,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如果物质在发生变化后有新的物质产生,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3)化学变化中通常都伴随着物变化,但物理变化中一定没有化学变化。 (4)在物质的多种性质中,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延展性、导热性、导电性等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这些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5)只能在物质的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碱性、毒性、腐蚀性等。 【解答】A、步骤①中酒精燃烧过程中存在酒精的挥发,酒精挥发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步骤②当中蜡烛熔化、掉落均没有新物质生成,都是物理变化,故B错误; C、步骤①中酒精燃烧,燃烧属于化学变化,说明酒精具有可燃性这一化学性质,故C错误; D、步骤③中火柴燃烧,能说明铜具有导热性这一物理性质,故D正确; 变式1:(2023七上·嘉兴期末)自然界中一切物质都在变化中。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海波受热熔化 B.铁制成铁钉 C.木炭剧烈燃烧 D.车胎爆裂 【答案】C 【解析】没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解答】A.海拔受热熔化,属于物理变化; B.铁制成铁钉,属于物理变化; C.木炭剧烈燃烧产生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D.车胎爆裂属于化学变化; 变式2:(2023七上·余姚期末)判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A.变化很剧烈 B.变化中有明显发光、放热现象 C.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 D.有气泡产生 【答案】C 【解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判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只有一个,就是能够确定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而变化剧烈、明显发光和放热,以及有气泡生成,都可能没有新物质生成,故C正确,而A、B、D错误。 变式3:(2023七上·义乌期末)为应对新冠疫情,我们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还可以用 75%的酒精溶液对手进行消毒。 小科同学查阅资料发现酒精具有如下性质:酒精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①易燃、②易挥发、③ 无色透明的液体;④具有略带刺激性的特殊香味;⑤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请回答: (1)以上属于化学性质的有 (填文中序号); (2)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临床上,酒精除了消毒外,还常用于为高烧患者擦身,这主 要是利用了酒精具有 的性质,能吸收并带走患者身上的热量, 以达到降温的目的。 (3)酒精与水混合后体积会变小是因为 【答案】(1)① (2)易挥发 (3)分子之间存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