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61983

2.5 用化学式表示物质 第2课时(教案 分栏式)

日期:2025-04-28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9次 大小:4503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化学式,表示,物质,2课时,教案,栏式
  • cover
课时计划 课题 第五节 用化学式表示物质 课时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目标类型/目标行为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1.6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7~9年级:知道相对原子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学会查阅相对原子质量,能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物质的组成。 科学观念:通过对双氧水和水组成的探究,从定量和定性两个角度分析,学会用元素质量比、质量分数等方法表示物质的组成,并能根据化学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和物质的组成,形成不同组成与结构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其功能和用途的科学观念。 科学思维:利用模型分析双氧水和水的异同点,结合数据进行比较、推理,建立证据与解释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合理的见解,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探究实践:通过对奶粉事件的辩论,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方案,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之间沟通交流、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态度责任:通过观察收集到的包装袋,直观感受定量表达物质的组成在生活中的应用,形成科学服务于生活的认识;通过对奶粉事件的辩论,引导学生遵守科学技术应用中的公共规范、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维护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以上目标依据《学科课程标准》第 页 第 行 学情分析 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对质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而在前面课时的学习中,他们知道国际上规定采用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原子的质量,知道了化学式可以表示物质的组成。因此,本课从化学式入手,通过对双氧水和水的比较,引出相对分子质量,并引导学生计算氧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以帮助学生认识双氧水和水在微观组成上的不同,了解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及其在研究物质结构时的重要作用,渗透科学学科观念,建立宏微观相结合的思维模型。 你分析一下哪些学生的原有知识不能支撑这堂课的学习? 课程内容分析 课表解读/教材分析/支持性材料 本节课是七年级下册第2章第5节《用化学式表示物质》第二课时。教材在第3节《建构原子模型》中已经详细介绍了相对原子质量的由来以及查阅方法,在上一课时学习化学式的基础上,引入相对分子质量。教材较为详细地罗列出相对分子质量的得出过程,并且在练习与应用中加入了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和质量分数计算的相关练习,突出质量比和质量分数这两种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通过计算,可以深入了解物质的组成及性质,是科学家研究化合物结构的重要依据。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① 复习化学式的含义 学习活动 过氧乙酸消毒剂中含有哪些成分 教学活动 校园综合实践小组为探究食用菌 该消毒剂中含有40%的过氧乙酸、55%的水 的生长和繁殖的条件,在校园劳动基地搭建 和5%的双氧水。教师追问:双氧水(H2O2)也 了一个菇棚进行香菇的种植,接种前需对菇 能杀菌消毒,它的化学式有什么含义 棚进行彻底的杀菌消毒,他们选择了一种高 效环保的消毒剂一过氧乙酸消毒剂。 过程诊断 创设情境,将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让学生在认识到科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复习化学式的含义,为下一步探究活动做好准备。 学校任务② 建构“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 学习活动 1个双氧水分子比1个水分子多出 教学活动 给出双氧水和水的分子模型,猜测 1个氧原子,双氧水分子质量更大。 哪一个分子质量更大。 1个双氧水分子的质量是2个氢原子和2个 能否利用数据进行相关计算来进行比较 氧原子质量的总和,但原子的实际质量太小 将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加,就是相对分 为计算方便,一般采用相对原子质量计算。 子质量。以此来比较两个分子的质量大小。 相对分子质量和实际质量有什么不同 过程诊断 利用微观模型将1个双氧水分子和1个水分子质量大小比较的问题具象化,引导学生从相对原子质量自然地过渡到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