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087623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课件(共21页PPT)

日期:2024-05-1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5次 大小:287112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统编,PPT,21页,课件,浣溪沙,诵读
  • cover
(课件网)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诗词导入 浣 溪 沙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写作背景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八月,纳兰信德奉命赴梭suō龙巡山,十二月返回,这首词大约作于这一时期。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pàn shù lěi 词语注释 浣溪沙:词牌名,本唐教坊曲名,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双调四十二字,五平韵。 那畔:那边。 “北风”句:谓北风的吼声使马嘶声也听不到了。 若为:怎样的。 戍垒:边防驻军的营垒。戍:保卫。 关城:关塞上的城堡。 (我)向那高耸入云的山峰方向一路前行,凛冽的北风吹断了战马的嘶鸣声,在这深秋的边塞,(该用)怎样的情怀(去感受这苦寒空旷)! 一抹晚烟飘过使营垒更显荒凉,半竿斜阳返照使关城更显破旧。古往今来多少故事涌上心头,悄然而生的幽恨何时才能平复! 译文: 赏析诗词 “身向云山那畔行”,起句点明此行的目的地,表明行程之远。“北风吹断马嘶声”此句描述一路情况,突出边塞苦寒、空旷的环境特征。 “深秋远塞若为情”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远方塞外的苍凉景色的感伤。这句话既描绘了秋天远方戍垒的凄凉景象,又体现了作者对历史悲剧的思考和对古代战乱的悲愤。 下片。“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以古朴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图。晚烟“一抹”,斜阳“半竿”,用语新奇巧妙。 “古今幽恨几时平”,结句画龙点睛,这“幽恨”是词人对浩渺的宇宙、纷繁的人生以及无常的世事的独特感悟,豪迈真挚。 合作探究 ①“北风吹断马嘶声”引人入寒风凛冽之境。“断”字不仅生动地描绘出马嘶声在北风中被阻断,更描绘出人被隔绝在荒凉地的感觉; 1.这首词的哪些词语写出了塞外的荒凉 ② “深”“远”“晚”“荒”“旧”一系列形容词,描绘出深秋远塞的景象,揭示出时间处于深秋,给人以寒冷萧瑟的印象,空间处于偏远荒凉之地。“晚烟”“荒戍垒“旧关城”,给人以暮色、黯淡与荒凉、残破之感; ③另外“一” “半”这两个量词,实际上展示的也正是与丰富、繁多完全相反的萧疏、稀薄之感,映衬塞外的空阔荒凉。 2. 简要赏析“北风吹断马嘶声”一句中“断” 字的妙处。 “断”字不仅生动地描绘了马嘶声在北风中被阻断的现象,还描绘出了被阻绝在荒凉之地的感觉。 3、赏析诗句中的“深”“远”“晚”“荒”“旧”一系列形容词。 深秋远塞,揭示出时间处于深秋,给人以寒冷萧瑟印象,空间处于偏远荒凉之地:晚烟 、荒戍牟 、旧关城,给人以暮色、黯淡与荒凉、残破之感。 主旨归纳 本词描绘了凄凉的边塞秋景,寄寓了悠悠苍凉的今昔之感,抒发了幽恨难平的凄惘之情。 写作特色 1.以小词写豪迈,收放自如,委婉有致,细腻而敏锐。 马嘶声能被北风吹断,晚烟是“一抹”,残阳是“半竿”。 2.写景纯用白描,情景交融。 作者一直未曾直接抒发要表达的情感,但字里行间流露出难以平静的恋乡、忧虑、怀古之情思。 当堂检测 (一)阅读《浣溪沙》一词,完成练习。 浣溪沙 纳兰性德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1、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