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087888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4-2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5次 大小:22555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教学设计
  • cover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教学设计 1. 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是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三单元《资产阶级革命家》中的第4课,本节课上启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家的代表人物,下启亚洲资产阶级革命领袖,其中,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与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共同推动了亚洲的觉醒,鼓舞了亚洲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从本课的内容编排上来看,教材以孙中山的生平为线索,梳理了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教材内容篇幅较长,因此需要对内容进行整合,服务于历史人物评价这一教学主题。 2. 学习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二文科班的学生,经过三本必修教材的学习,学生对辛亥革命、新旧三民主义的内容、国民大革命等基本史实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为评价孙中山的历史作用奠定了知识基础。经过选修教材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历史人物评价的一般方法。 通过初步调查发现,学生掌握的必备知识较为零散,时空观念薄弱,学科思维固化,具体来说,由于时空观念薄弱,不能基于特定时空评价历史人物,存在人物评价与背景两张皮的情况;由于学科思维固化,不能对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对辛亥革命的局限性认识不足,不能多角度分析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3. 学习目标确定 时空观念:在概述孙中山革命活动等基本史实的基础上,能够运用大事年表概括孙中山三次思想转变的表现,并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特定时空背景分析孙中山思想转变的原因及对其转变20世纪中国革命产生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家国情怀:能够运用相关史料,从国际国内背景和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的自身努力来分析孙中山思想转变的原因,体悟孙中山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能够用相关史实论述“孙中山是民主革命先行者”这一观点。引导学生从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中汲取精神力量,涵育家国情怀。 历史解释、唯物史观:能够运用历史人物评价的一般方法和所掌握知识来评价孙中山的历史贡献,分析孙中山的历史局限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解释和运用唯物史观全面、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4.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孙中山三次思想转变的原因 难点:全面、客观的评价孙中山对20世纪中国社会的作用。 5、教学方法:任务驱动、问题情境探究。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环节一:导入 教师活动1 展示孙中山“革命足迹图”,引导学生读图并设计开放性问题,从孙中山的革命足迹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教师总结,从图中可以看出孙中山不仅是“中国革命者”也是“世界革命者”,引入本节课内容。 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1 读图,从孙中山“革命足迹图”中提取信息。 环节二:追寻孙中山的革命足迹 教师活动2 展示孙中山大事年表,引导学生完善大事年表,挖掘大事年表中的历史信息。 学生活动2 (1)完善大事年表中的相关信息 (2)思考孙中山政治生涯的起点是什么? (3)找出孙中山的几次思想转变。 环节三:追问孙中山的思想转变 教师活动3 展示转变1:弃医从政———从“医人到医国” 教师设问: (1)结合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谈谈孙中山为什么认为“医国”比“医人”更重要? (2)你如何看待孙中山的职业选择? 展示转变2:投身革命———从改良到革命 材料一: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 :“若救国救人,非除去恶劣政府不可。革命为惟一法门。” ———孙中山兴中会讲话(1894.11) 教师设问、方法点拨: 结合材料谈谈孙中山走上革命道路的原因(可从时代原因、自身原因等角度分析) 教师展示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