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096951

人教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38讲 种群及其动态(共66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3次 大小:197072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人教,种群,PPT,66张,动态,及其
  • cover
(课件网) 课标要求 1.列举种群的数量特征,掌握种群密度调查的两种重要方法。 2.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举例理解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应用。 3.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活动)。 第38讲 种群及其动态 人教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考点1 种群的特征 1.种群的数量特征 (1)  种群密度  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2)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 (3)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  年龄结构  。 (4)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种群的  出生率  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人们常利用性外激素诱杀雄性害虫,这是通过改变害虫的  性别比例  降低出生率,从而降低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年龄结构  出生率  性别比例  (5)年龄结构的类型及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连线)(左右连) 类型 Ⅰ. 增长型 a. 幼年个体<老年个体 ①增长 Ⅱ. 稳定型 b. 幼年个体>老年个体 ②基本不变 Ⅲ. 衰退型 c. 幼年个体≈老年个体 ③减小 种群密度 变化趋势 各年龄段占有比 归 纳 总 结 种群年龄结构的表示方法 类型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模型图 曲线图 柱形图 2.种群密度的调查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很多,需要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对于调查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可以采用  逐个计数法  ;但多数情况下需要采用估算法,如  黑光灯诱捕法  ,及如下两种重要的调查方法: 逐个计数法  黑光灯诱捕法  方法 样方法 标记重捕法 调查对象  植物  或活动范围  小  、活动能力  弱  的动物 活动范围  大  、活动能力  强  的动物 调查过程 确定调查对象 ↓ 随机选取样方 ↓ 计数 ↓ 计算种群密度(取平均值) 确定调查对象 ↓ 捕获并标记(数量为N1) ↓ 重捕、计数 ↓ 计算种群密度:  N=N2/N0×N1  植物  小  弱  大  强  N=N2/N0×N1  方法 样方法 标记重捕法 注意事项 ①  随机  取样; ②样方大小适中; ③样方数量不宜太少; ④宜选用双子叶植物 ①调查时没有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②标记物不能过于醒目,不能影响标记对象的正常生命活动;③标记物要能维持一定时间 随机  易 错 提 醒 (1)样方法中的注意点和计数方法 ①植物的大小不同,样方面积也应不同。如乔木的样方面积约为100 m2,灌木约为16 m2,草本植物约为1 m2。 ②五点取样法适用于方形地块。可在四角和中心位置分别取样,共五个样方。等距取样法:适用于长条形的调查区域,如公路沿线、铁路沿线等。 ③计数原则: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个体,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即只计数样方相邻两条边及其夹角上的个体。同种植物无论大小都应计数。如图所示(图甲为方形样方,图乙为圆形样方,实心圈表示应统计或测量的个体,虚线表示圆形样方的直径) 甲 乙 (2)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误差分析 ①若由于某种原因(如标记物易脱落、被标记个体的被重捕机会降低、标记物导致被标记个体易于被捕食、在被标记个体稀少处捕获等)造成重捕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偏小,则种群数量偏大。 ②若由于某种原因(如被标记个体放回后还未充分融入该种群中就再次被捕获、在被标记个体密集处捕获等)造成重捕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偏大,则种群数量偏小。 ③若在调查期间,调查区域有较多个体出生和死亡或迁入和迁出,也会造成估算中出现较大误差。 诊断·加强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太湖内全部的鱼是一个种群。 ( × ) (2)种群密度就是种群数量。 ( × ) (3)稳定型的种群数量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稳定。 (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