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103513

人美版三年级上册书法第9课 提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10-03 科目: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2次 大小:13373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美,三年级,上册,书法,9课,教学设计
  • cover
教材版本 书法练习指导(人美版) 科目 书法 年级册课 三年级上册第9课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师 课题 提 教学目标 任务目标 掌握提的写法,练习提、按、调锋、收笔出锋的笔法。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观察提画形态的方法和分析提画写法的方法。 教学难点 把握好提的运笔速度和倾斜方向。 教学准备 教材,投影仪、PPT、毛边纸、毛笔、砚台。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 一、情境创设与故事导入 (1)朗读课训。 房室清,墙壁净。 几案洁,笔砚正。 墨磨偏,心不端。 字不敬,心先病。 ———《弟子规》 【设计意图】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做好课前准备,遵守良好的课堂习惯。 书法故事导入:智永退笔冢与铁门槛 典故:唐·李绰《尚书故实》:“﹝智永禅师﹞积年学书,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人来觅书,并请题头者如市,所居户限为之穿穴,乃用铁叶裹之,人谓为鐡门限。”后用为来访请益者多之典。 相传,“永字八法”也源于智永。 【设计意图】从智永的故事中,让学生了解古代文人对文房工具的爱护 以及学习书法刻苦的精神。并引出八法中对提画的描述。 二、新知传授与讲解示范 (一)介绍笔画 本节课我们学习提的写法。提又称挑,行笔方向由左下至右上。提的起笔较重,调整笔锋后向右上方快速出锋。 (板书:第9课 提) “永字八法”中说: “提” 为策,如策马之用鞭。” 解读:提,如策马之用鞭,指的是骑马挥鞭的动作,要蓄力再发力。能打的开收的住。策马并不是真的抽打马,只是给躁动中的马信号,最后的瞬间必定是将鞭子的力卸掉,用笔上就是,下笔坚决果断,看似要折笔三分害纸七分,而最后却是无疼无痛的掠过! 【设计意图】现实中的生活物象感知书法笔画,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书法与自然的联系。 观察笔画形态。 我们以《九成宫醴泉铭》中的“地”字为例,来学习提的写法。(打开ppt,展示原碑中的“地”字和米字格中地字。) 请同学们跟老师读帖,“地”字中的提都有哪些特点 总结:提先粗后细,斜而尖,形态像指向右上方的三角形。起笔和横有些相近,落笔方向更为倾斜。左低右高,左重右轻,末端露锋,整个笔画斜而尖。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分析思考问题、读原碑帖的能力。培养学生使用米字格观察例字的能力和习惯。培养学生深入细致观察字形的能力。 (三) 分析笔画写法 接下来请同学们分析一下,我们应该怎样书写提 教师点名请几位同学回答下列问题。(在ppt上展示教材中的第三幅图,并引导学生逐步思考和分析。) 书写“地”字的提从哪儿起笔 如何起笔? 如何行笔 如何收笔? 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四)讲解示范,评价提高 教师示范提画的写法,边讲解边示范。学生书空练习,提醒学生注意提的起笔、行笔、收笔的运笔方法。 学生练习提画。至少3遍。学生互评,教师讲评。 容易出现的问题: 粗细变化:粗细变化太大,或收笔出不了尖。 方向:太过倾斜。 起行收:起笔顿的太重,收笔太轻。 例字分析与书写实践 (一)溯源例字:地 (二)分析例字的写法。 引导学生观察、读帖并提问: (三)教师示范。 教师示范“地”字的写法,提醒学生注意点画的位置及起笔、行笔和收笔的运笔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字形特点。 学生书写“地”字,至少三遍。 学生互评,教师讲评。 (四)书写实践,激活方法 指导学生打开课本第33页,先观察课本中的“地”“功”“物”三个例字中提画的形态,再分析它们的写法,做到心中有数,最后再拿起毛笔,尝试临写。 (观察形态,总结规律,提画一般出现在一些左偏旁与独体字中,形态较小。) 强调学生在书写的过程中注意保持环境的整洁。学生规范书写(学生边写边播所写字的书写视频,体会用笔、结构写法) 个别辅导,纠错示范。强调学生在书写过程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