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131442

(核心素养目标)10.1感受生命的意义 表格式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20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9次 大小:7753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核心,素养,目标,10.1,感受,生命
  • cover
10.1感受生命的意义 【课程标准】 课标摘录 对应的核心素养 目标要求 健全人格:自尊自信———正确认识自己,珍爱生命,能够自我调节和管理情绪,具备乐观开朗、坚韧弘毅、自立自强的健康心理品质 对应的课程标准 总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初步具有自尊、自强、坚韧、乐观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具有理性、平和的心态,能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和家庭关系,树立正确的合作与竞争观念,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具备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能够适应变化,不怕挫折。 对应的学段目标 第四学段(7-9年级)中关于健全人格的内容: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对应的学习主题及 内容要求 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主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尊重和敬畏生命,热爱生活,追求生命高度,成就幸福人生。 课标解读 结合学科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实施、具体的课标内容,从三方面进行解读 学生学什么 学生学到什么程度 学生怎么学 1.怎样的一生是值得过得。 2.探索生命的意义,是人类生命的原动力之一。 3.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 1.从三个方面说出怎样的一生是值得过得。 2.理解生命是独特的,生命的意义是具体的。 3.理解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学会规划自己的生活,以实际行动发现和创造生命的意义。 1.通过课上阅读交流 2.通过分享经历 3.通过小组讨论交流 4.通过独立思考 【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是继本单元第八课《探问生命》和第九课《珍视生命》的内容,在前面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敬畏生命、守护生命、增强生命的韧性之后,将在本课开启对生命意义和提升生命品质的探究。本课时内容是感受生命的意义,帮助学生去发现和创造自己生命的意义。 【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已知 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情感体验能力和发展思维能力,有些人已经在思考生命的意义。 应知 本课旨在通过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探寻,使中学生生命健康地成长并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帮助其平稳地度过青春期,并学会珍爱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建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提升生命质量。 障碍 对于处在初中阶段的未成年人来说,他们心理情绪变化不定。现实生活中,总有些许挫折伴随着他们,困扰着他们,让他们感到生活的目的和意义日益渺茫,人的生命渺小而脆弱,生活机械而乏味,开始对生存的意义和生命价值产生怀疑,不同程度的表现出了漠视自己和他人生命。 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在具体任务中释疑解惑,逐步明晰生命的意义,并以实际行动去发现和创造生的意义。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雷锋日记、伟人事例的学习探究,能说出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 2.通过历程回忆、屠呦呦获奖经历合作交流,能阐明为什么要探索的生命的意义?养成热爱生命的情感,以实际行动发现和创造生命的意义。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一):通过阅读交流,让学生从中学生活情境中更多地了解自己,能说出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 评价任务2(针对目标二):通过回忆分享,合作交流,能阐明为什么要探索生命的意义,养成热爱生命的情感,以实际行动发现和创造生命的意义。 【课程资源】 雷锋日记,课本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估要点 导入 选读《雷锋日记》后问:人到底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是值得的?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感受生命的意义。 任务一: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活动一:生命的追问 1.人为什么活着? (1)在网上,“人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网友提供了多个答案,其中主要的有以下几种: 1)为了自己而活; 2)为了亲人而活着; 3)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