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139337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到实验室去: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课后练习(含解析)

日期:2025-11-23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0次 大小:37817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实验室,制取,解析,练习,课后,性质
  • cover
到实验室去: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一、选择题(共15题) 1.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下列劳动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酒精消毒 酒精具有可燃性 B 用明矾处理较浑浊的天然水 明矾主要起杀菌消毒作用 C 用氦气填充探空气球 氦气密度比空气小,性质稳定 D 用水和二氧化碳来灭火 水和二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A.A B.B C.C D.D 2.把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再加热试液,颜色变化过程为(  ) A.无色一红色一无色 B.紫色一红色一无色 C.紫色一红色一紫色 D.红色一蓝色一红色 3.下列实验设计错误的是 A.加热含有石蕊的碳酸溶液可证明碳酸发生了分解 B.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证明是否产生二氧化碳 C.用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红磷的方法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将糖块放入水中,糖块消失,水变甜了,可以证明分子是运动的 4.区别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不可行的是 A.用闻气味区别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B.用燃着木条区别二氧化碳和氮气 C.用石蕊溶液区别蒸馏水和白醋 D.用二氧化锰区别过氧化氢溶液和纯水 5.关于氧气(O2)和二氧化碳(CO2)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都可用于灭火 B.实验室制取都利用排水法收集 C.都含有氧元素 D.都能支持燃烧 6.只用下列鉴别方法不能把待鉴别的物质区分开的是 待鉴别的物质 鉴别方法 A 二氧化碳和氮气 分别向其中伸入燃着的木条,观察燃烧情况 B 硬水和软水 分别加等量肥皂水,振荡,观察产生泡沫情况 C 过氧化氢溶液和水 分别加入等量二氧化锰粉末,观察有无气泡产生 D 氧气和空气 分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A.A B.B C.C D.D 7.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对着干燥玻璃片呼气 C.木炭在O2中燃烧 D.紫色石蕊溶液 8.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干燥O2 B.收集O2 C.检验CO2 D.收集O2 9.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B.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因此应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做灯火试验,是因为二氧化碳有毒 10.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鉴别CO2与O2 B.验证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C.探究燃烧是否需要可燃物 D.探究CO2与水是否发生反应 A.A B.B C.C D.D 11.下列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A.倾倒二氧化碳 B.滴加少量液体 C.天平的使用 D.氧气的检验 12.如图所示实验中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甲实验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说明碳酸不稳定,受热分解 B.乙实验铁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变化,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丙实验利用杠杆提起砝码的过程中省力但费距离,说明使用机械可能省功 D.丁实验下层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13.下列实验或现象不能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的是 A.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 B.振荡后塑料瓶变瘪 C.倒入CO2,气球上浮 D.倒入CO2的纸袋下沉 14.从下列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①CO2能溶于水②CO2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③CO2不能使干石蕊试纸变色④CO2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下列实验,现象正确且可得到相应结论的是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在电解器的玻璃管中加满水,接通直流电源 两极玻璃管中有气体生成,体积比为1:2 水是化合物,可分解 B 向充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倒入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塞并振荡 塑料瓶变瘪 CO2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 用拇指堵住收集了H2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发出尖锐爆鸣声 试管中H2较纯 D 在导电性测试装置的小烧杯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