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148913

第六章校园礼仪 课件(共63张PPT) 《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第三版(高教版)

日期:2024-11-14 科目: 类型:课件 查看:32次 大小:42071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第六,校园,礼仪,课件,63张,PPT
  • cover
(课件网) 一、 知识目标 三、 素质目标 四、 学习内容 二、 技能目标 五、 学习内容 六、 知识链接 七、 想一想、议一议、试-试 八、 放大镜 九、 阅读思考 十、 内容小结 九、 阅读思考 校园礼仪是指学生在学校生活和学习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这些行为规范和准则,既体现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对当代青年的普遍要求,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对当代青年学生的特殊要求。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素质目标 问题 导向 第一节 校园礼仪基本规范 第二节 学生行为礼仪 第三节 学校公共场所礼仪 学习内容 学生发型和着装礼仪 课堂礼仪 与教师交往礼仪 与同学交往礼仪 与管理人员相处礼仪 图书馆礼仪 国旗国歌礼仪 食堂就餐礼仪 学生宿舍礼仪 进出办公室礼仪 其他公共场所礼仪 在校园内、教室或路遇师长时: 应面带微笑,主动打招呼 使用“您好”“老师好”“谢谢”“再见”等文明用语 在问好、打招呼的同时,施30-45度鞠躬礼恭敬聆听师长吩咐 结束时应请师长先行离开,然后自己再离开。 1. 礼貌尊师 中国传统的尊师礼俗: 中国传统的尊师礼俗,大致上可分成拜师、侍师、敬师、报师、祭师等几个方面。 拜师。古代学生入学,要行拜师礼。这种拜师礼还扩展到了各个行业,如学徒拜师礼、学徒期满的出师礼等。 侍师。是指学生在学习期间对老师的侍奉。 敬师。主要表现在对老师的敬重。如称谓上,称“恩师”“再生父母”;行为上,路遇老师应礼让,应起立回答老师问题等。 报师。是指学生离开老师后,如果取得成就、逢年过节等,仍应记得向老师汇报、送礼,表示不忘老师的培养之恩。 祭师。是指对老师亡灵的祭祀。 知识链接 场景: 学校大门口 人物: 李老师 小张、阿文、小红同学 剧情: 在校园门口,小张同学看到了李老师,于是小张同学主动上前问候、鞠躬,帮老师拿物品;小红同学看到了李老师却慌忙朝老师相反方向急速离开;这时,阿文同学此该也走进了学校校园,他不紧不慢地掏出手机假装没有看见李老师。 ◇分组演示三述位同学与师长路遇时的表现。观后反思自己,谈谈我们的感受是什么? 议一议 1.分组演示三述位同学与师长路遇时的表现。观后反思自己,谈谈我们的感受是什么? 2.试分析路遇师长我们应该怎么做才符合礼仪精神?路遇师长我们主动地、礼貌地与老师打招呼,你会发现:一点儿都不难。 试-试 学生在课堂上要聚精会神的听讲 切不可交头接耳、做小动作、思想开小差等 这不仅对自己的学习无益,也是对老师的不尊重。 2. 认真听讲 【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形容谦虚好学。 【不矜不伐】———矜、伐:自夸自大。不自经为了不起,不为自己吹嘘。形容谦虚。 【敏而好学】———敏:聪明;好:喜好。天资聪明而又好学。 【勤学好问】———勤奋学习,不懂的就问。比喻善于学习。 3. 虚心请教 知识链接 成语故事   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人们都尊奉他为圣人。然而孔子认为,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   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那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音yu),虚心好学,为人正直。当时社会有个习惯,在最高统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一个称号,叫谥(音shi)号。按照这个习俗,孔圉死后,授于他的谥号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些不服气,他认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老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