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164492

2023—2024学年苏科版(2023)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探索1 互联网中数据的构成 教案

日期:2024-05-26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6次 大小:3410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3,上册,构成,数据,网中,互联
  • cover
探索1 互联网中数据的构成 学科核心素养 1.体验互联网交互方式,感受互联网给人们、学习、生活和工作方式带来的改变。(信息意识) 2.在实践应用中,熟悉网络平台中的技术工具、软件系统的功能与应用。(计算思维) 3.根据学习需要,有效搜索所需学习资源,探究信息科技支持学习的新方法、新模式,借助信息科技提高学习质量。(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4.遵循信息科技领域的伦理道德规范,明确科技活动中应遵循的价值观念、到的责任和行为准则。(信息社会责任) 教学内容 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我们常常借助互联网获取信息,进行互动交流。不同的互联网应用帮助人们传输、共享数据,解决了很多现实问题。这些数据都有哪些表现形式呢 它们又是如何组织和呈现的呢 本单元我们将选择合适的数字化工具,将第二单元中收集的有关中国大运河的信息资源进行集成,并通过互联网传播中国大运河文化。 教学目标 1.知道互联网应用中的数据需要经过有序组织并以适当形式呈现。 2.分析项目的数据构成,对有关数据进行存储和结构化组织。 3.选择数字化工具对信息进行编辑与集成,并能以网页形式发布。 4.通过制作中国大运河文化网页,唤起运河记忆,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1.数据的表现形式,数据的存储位置。 教学难点 1.数据的表达效果。 学情分析 (一)现有知识水平 1.知道数据的不同表现形式,但对于不同表达形式的表达效果理解不到位,缺乏深层次认识。不能在具体情境下选出合适的表现形式进行效果表达。 (二)现有技能准备 1.能够利用计算机解决一些基本问题。 2.具备操作技术工具的技能;动手能力比较强,对新技术比较感兴趣。 3.能根据学习与生活需要,利用在线方式获取学习资源,有意识地选用信息技术处理信息,完成作品。 (三)认知发展水平 1.授课对象为初一的学生,是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 2.自我表现、求知欲强。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合作探究法、动手操作法等。 教具:《观察不同互联网应用中的数据》、《互联网应用中数据的存储位置》、等视频片段、多媒体网络教室、配备台式计算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活动:日常生活中,同学之间使用即时通讯工具进行交流,这个过程中主要涉及数据的哪些表现形式呢?你们知道数据的表现形式是什么意思嘛? [设计意图]谈话式导入,提出生活实际问题,有助于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同时激发学生求知欲,并自然引出本节课学习的主题:互联网中数据的构成。 二、新知讲授 任务一:数据的表现形式 教师活动:在互联网上搜寻有关中国大运河文化的信息时,你收集到的数据有哪些表现形式 观察图 3-1,借助移动终端的“文件管理”程序,可将数据分为哪些形式呢 学生活动:自主学习,找出答案。 教师活动:使用即时通信工具,可以向他人发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的数据;在发送电子邮件时,除正文外,还可以通过附件发送各种形式的数据。尽管不同的互联网应用功能各不相同,但其中的数据表现形式却是相似的,一般包含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形式的数据。 教师活动: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我们应该选择哪种形式的数据呢 [设计意图]播放《观察不同互联网应用中的数据》,让学生了解观察不同互联网应用中的数据,同时说出自己在使用即时通讯是涉及到哪些表现形式,同桌之间交流分享。加深学生对数据表现形式的理解。 任务二:数据的表达结果 教师活动: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千年水道”主题为例,采用图 3-2中四种数据形式呈现时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学生活动:尝试以自己的理解进行阐述,不同小组学生之间相互补充。 教师活动: 1.文字:文章、微博、公众号等,都是以文字作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新媒体内容。文字表达力强,可通过文章创作表现观点,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