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165655

【精品解析】初中科学浙教版 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5节 熔化与凝固同步练习

日期:2025-05-02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1次 大小:331067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四章,同步,凝固,熔化,5节,上册
    初中科学浙教版 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5节 熔化与凝固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这句话从科学角度分析,最恰当的解释是(  ) A.霜形成之前的气温一定比下雪后的气温低 B.霜形成的温度比雪形成的温度低 C.霜后的气温一定比霜前的气温高,下雪后的气温一定比雪落到地面之前低 D.霜是在地面形成的,气温必然在0℃以下;雪是在高空形成的,而雪融化要吸收大量的热量,化雪时地面气温降低 【答案】D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凝华及凝华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凝华和熔化需要满足的条件分析判断。 【解答】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形成的,由于需要向外放热,因此要求气温在0℃以下。当雪融化时需要吸收地面附近的热量,从而使地面附近温度降低,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2.(2023七上·龙港期末)图像能简洁直观地表达出物质的特性,下列图像反映的物质特性描述错误的是(  ) A.a 物质是非晶体,b 物质是晶体 B.该物质的凝固点是 T℃ C.a 物质的比热大于 b 物质的比热 D.a 物质的密度大于 b 物质的密度 【答案】C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凝固与凝固现象;晶体与非晶体;比热容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图像包含的原理和规律,然后与描述比照即可。 【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b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为晶体;a在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为非晶体,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图片可知,该物质凝固时温度始终保持T℃不变,因此它的凝固点为T℃,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根据图片可知,加热相同的时间时,两种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此时a升高的温度高于b升高的温度。根据Q=cm△t可知,a的比热容小于b的比热容,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根据图片可知,体积相同的b和a,b的质量小于a的质量,根据m=ρV可知,b的密度小于a的密度,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3.(2023七上·兰溪期末)下表是常见物质的熔点(单位:℃)表格,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钨 3410 锡 232 铝 660 固态酒精 -117 铁 1535 海波 48 固态水银 -39 固态氮 -210 A.生产中人们不能用铝制的容器熔化铁 B.232℃的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一直升高 C.灯丝用钨丝制成是因为钨属于非晶体 D.48℃的海波不可能是固液共存的状态 【答案】A 【知识点】熔点和凝固点 【解析】【分析】(1)比较铝和铁的熔点高低即可 ; (2)根据晶体熔化时的特点判断; (3)根据灯丝工作时温度很高分析; (4)晶体熔化时为固液共存态。 【解答】A.铝的熔点为660℃,铁的熔点为1535℃,那么当铝得到660℃开始熔化时铁还是固态,因此不能用铝锅熔化铁,故A正确; B.232℃的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故B错误; C.灯丝用钨丝制成是因为钨的熔点高,不容易熔化,故C错误; D.48℃是海波的熔点,当它熔化时为固液共存状态,故D错误。 故选A。 4.小美同学对冰加热,她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像中的DE段是冰的熔化过程 B.AB,CD段物质在吸热,BC,DE段物质没有吸热 C.水的凝固点是0 ℃ D.BC段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没有吸收热量 【答案】C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 【解析】【分析】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据此结合熔化图像分析判断。 【解答】A.根据图像可知,100℃是水的沸点,即DE段应该为水的沸腾过程。而BC段保持0℃不变,则这个阶段为冰的熔化过程,故A错误; BD.在冰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的每个阶段中,物质一直在吸热,故B、D错误; C.在吸热过程中,冰保持0℃不变,那么冰的熔点为0℃。因为水的凝固点与冰的熔点相同,所以水的凝固点为0℃,故C正确。 故选C。 5.将熔化过程中的冰放到0 ℃的恒温箱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