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上册4.6《汽化与液化》培优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小明见滴在皮肤上的“风油精”马上就“干”了,就想研究液体在什么条件下“干”得快。于是,他按照如图方式,分别进行了四个实验,实验中水滴质量都相同。 请据图分析,实验中对照实验的组数( ) A.2组 B.3组 C.4组 D.5组 2.如图所示,在一敞口玻璃瓶甲里盛适量的水,使之能浮在一水槽中,将另一只同样的敞口空玻璃瓶乙瓶口朝下。按入槽内水中,并固定位置,在低于标准大气压下,对槽内水加热到沸腾时( ) A.槽内甲瓶内水温可能达到100℃ B.槽内乙瓶内水温一定小于100℃ C.甲瓶内水沸腾,乙瓶内水不沸腾 D.甲瓶内水不沸腾,乙瓶内水沸腾 3.小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4.《天工开物》中记载:“海丰有引海水直接入池晒成者,凝结之时,扫食不加人力。 与解盐同。但成盐时日,与不借南风则大异。”晒盐时“借南风”的目的是( ) A.增加了海水的蒸发面积 B.升高海水的温度 C.加快了海水表面的空气流动 D.改变了海水的溶解度 5.夏天,小明从冰箱的冷藏室中取出一瓶矿泉水,放在干净的桌面上,过了一会儿,他发现瓶下的桌面上有一滩水,你认为这些水的形成是( ) A.液化现象 B.熔化现象 C.汽化现象 D.凝华现象 6.下列实例中,为了减慢蒸发的是( ) A.把新鲜的水果装入保鲜袋中 B.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C.教室拖地后将吊扇打开 D.用吹风机将使头发吹干 7.以下现象不能证明大气中有水的是( ) A.冬天室内的玻璃窗上会蒙上一层小水珠 B.松脆的饼干放在空气中变软了 C.打开热水瓶盖,瓶口出现白雾 D.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雪糕,会发现雪糕冒“白气” 8.小高和小新同学想探究一杯热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他们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了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在实验中小高同学收集了9组数据,小新同学收集了4组数据。(分别如表) 小高: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5 98 100 101 102 102 102 102 小新: 时间/min 0 2 4 6 温度/℃ 90 98 101 102 实验中收集9组数据与收集4组数据相比,其好处是( ) A.能够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B.减小实验误差 C.使得到的两个物理量的关系更接近实际情况 D.只有9组数据才可以得出结论 9.温州“屏纸”被称为中国古代造纸术的“活化石”。如图是生产“屏纸”过程中的几个重要工序。根据信息回答问题。 “晒纸”是将刚生产的湿纸,通过自然蒸发使纸张变干。若无风情况下在同一地点为了更快完成晒纸工序,下列晾晒方式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10.如图所示,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上方均盖有一块玻璃片分别为a、b,过一会儿可明显看到( ) A.a、b两块玻璃外侧均有小水珠 B.a、b两块玻璃内侧均有小水珠 C.a块玻璃外侧、b块玻璃内侧有小水珠 D.a块玻璃内侧、b块玻璃外侧有小水珠 11.冬天,在暖和的教室窗玻璃上会“出汗”。有关这一现象的解释:①“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内一面;②“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外一面;③“汗”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④“汗”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⑤“汗”是液态水;⑥“汗”是水蒸气,其中正确的( )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②④⑥ 12.有一种粘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