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174488

5.佛教 课件(共30张PPT) 《中国传统文化(第三版)》(高教版)

日期:2025-02-12 科目: 类型:课件 查看:54次 大小:59238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佛教,课件,30张,PPT,中国传统文化(第三版),高教
  • cover
(课件网) 中国佛教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中国哲学文化的一部分,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产生过重大影响;同时也在中国艺术文化如诗歌、绘画、雕塑、建筑等领域镌刻下深深的印迹。 作为一种宗教,佛教对我国各民族文化以及民俗民风,均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脱出这无量苦海 ———古代佛教 一、佛教的诞生 1、谁创立的佛教? 2、“佛”究竟是谁? 释迦牟尼 七步生莲花 “天上天下,唯吾独尊。” 一、佛教的诞生 (1)佛 佛是“佛陀”简称,意为“觉者”、“智者”。因他是“乘真如之道而来者”,又简称“如来”。“如来”也是佛的别名。 《西游记》中的如来佛 (2)法 释尊涅槃之后,弟子们将释尊生前所说佛法记诵并编辑成经、律、论“三藏”, 统称为“大藏经”。 (3)僧 僧是僧伽的简称,意为“和合众”,即信奉佛法的出家僧人集团。四人以上就可以称为僧伽。 释尊成道后,传佛法于五侍从,建立了第一个僧伽集团。后来又有所谓十大“声闻弟子”。之后,僧伽不断壮大。 僧伽对佛教的弘扬住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释尊80岁时躺在两颗娑罗树之间的绳床上,叮嘱弟子今后当以佛法为师,努力信奉和传播佛教。半夜时分安然去世,进入“大般涅”。佛教又把此称为“双林入灭”。 释尊涅槃 9、释尊涅槃 (一)世界的本质———空” 第一,诸行无常———一切事物生灭不定 第二,诸法无我———一切事物皆无主宰 第三,涅槃寂静———超越生死烦恼为清净永恒 (二)缘起论 《中阿含经》云‘若此有则彼有,若此生则彼生,若此无则彼无,若此灭则彼灭’,这是对缘起的定义。 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的中心理论是“缘起说”,认为世间万物万事均因缘而生,因缘而灭。“因”指产生事物的直接原因,“缘”指产生事物的间接原因。 (三)、四圣谛———苦集灭道 价值判断———苦 原因分析———集 修行目标———灭 解脱之路———道 八苦 集(或因):“集”是指招致苦难的原因。原始佛教认为,造成人生痛苦的根本原因贪、嗔、痴“三毒”,也称为“三大根本烦恼”。 灭(或尽):“入灭”,脱离世间的轮回之苦,进入“常乐我净”的极乐世界。也称为“涅槃” 。 达到涅槃的修行方法: 戒学:遵守佛教僧团组织所规定的许多清规戒律,以保僧众在共同的准则下笃信佛法,防止造身、口、意三业。如四戒:不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五戒再加不饮酒。 定学:定即入禅坐定。在修行时静坐息虑,专心不贰,不开小差,不瞌睡,思想集中地参悟佛理佛法。通过定,可远离并进而断除爱、欲、乐、触等苦恼,获得无漏的智慧。故定必须以离欲守戒为前提和基础,又以离欲生慧为目的。 慧学:按照闻、思、修的程序,努力领悟佛法以洞彻四谛的道理,达到无漏的解脱。 小乘佛教 认为只有一人能成佛,其他信徒都达不到释尊的成就,只能成为最终脱离轮回之苦、超生天界的“阿罗汉”,简称“罗汉”。小乘佛教以证阿罗汉果为最终目标。 大乘佛教 认为罗汉仅为佛灭度后承担住世弘护佛法任务的使者,进而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得成佛”。 三、佛教的分类 佛灭前,佛教在印度本土已有了广泛传播。公元前三世纪上半叶,在孔雀王朝阿育王的大力弘扬下,佛教有了一次极大的发展和传播,先后传入亚洲、欧洲和北非许多地区 四、佛教的传播 1.北传佛教 2.南传佛教 3.藏传佛教 四、佛教的传播 对于佛教,人们一般的说法是:生发于印度,大成于中国。如果说,印度佛教是一粒种子,那么中国就像一块水草丰美的广袤土地,给了它肥沃的土壤,使得它落地生根,并逐渐枝繁叶茂,成为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五、中国佛教的传播 洛阳白马寺 梁武帝萧衍(502—549) 梁武帝萧衍(50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