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有学者老师的说,古代文明发达的国家中,希腊以民主治国,印度以宗教治国,而我们中国却在孔子的倡导下以“礼乐”治国。 导 语 古代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 古代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 一、古人为什么学习礼? 1.礼者,天地之序也。 人与人之间的秩序是什么? 《易经》告诉我们,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措。 五伦关系 夫妇关系 父子关系 君臣关系 兄弟关系 朋友关系 夫和妻柔 父慈子孝 君仁臣忠 兄友弟恭 朋友有义 人之序 2.礼是我们人类区别于禽兽的标志 鹦鹉能言,不离飞鸟 ;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 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 ———《礼记》 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孟子 人能有礼,然后可异于禽兽也。 ———孔颖达(唐) 《礼记·曲礼》记载的饮食礼仪规定,在进食时“毋流歠,毋咤食,毋啮骨”;“饭黍毋以箸,毋嚃羹”。 二、礼是什么? “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礼”与“仪”两个概念。 1.礼是什么? 二、礼是什么? 夫礼者,自卑而尊人。 ———《礼记》) 有礼者,敬人也 。 ———《孟子》 礼者,敬而已矣。 ———《孝经》) 礼是对人的尊敬的态度! 2.仪是什么? 二、礼是什么? 礼仪是人们在生活中表达敬意的行为规范。 “礼仪三百,威仪三千” ———出自《礼记·中庸》 礼仪三百 经礼 “礼仪三百,威仪三千” ———出自《礼记·中庸》 威仪三千 曲礼 “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礼”与“仪”两个概念。 礼是制度、规则和一种社会意识观念; 仪则是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而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 礼是内核,仪是形式,二者互为表里。 一、礼是什么? 二、礼仪的用处 不学诗,无以言。 不学礼,无以立。 1. 礼仪是个人美好形象的标志。 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 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礼记》) 二、礼仪的用处 (2)礼仪是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 安徽桐城 (2)礼仪是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 千里求书为道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安徽桐城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 请想想:刘备用什么请到诸葛亮? 3. 礼仪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关键 百事之成,必在敬之; 百事之败,必在慢之。 做事 结 语 人无礼则不立, 事无礼则不成, 国无礼则不宁。 做人 结 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