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178624

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教案

日期:2024-05-1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8次 大小:45674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教案 【教学目标】 1、在朗读中感受本词清丽婉约的风格特点。 2、在品读中感受边塞词的意象和画意。 3、结合作者介绍和写作背景,理解纳兰性德借景抒发的情感。 4、在经典诵读和积累中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诗词鉴赏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原名纳兰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他文武兼修,尤善填词,多写悼亡、恨别、男女情思、思乡思亲等,写景逼真传神,写情真挚浓烈,清丽婉约,格高韵远,独具特色,在清初词坛独树一帜。有《侧帽集》《饮水词》。 【写作背景】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八月,纳兰性德奉命赴梭龙巡边,十二月还京,此篇大约作于这一时期。 【读诗词】 播放音频 浣溪沙 纳兰性德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shù )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新课精讲】 诗意:向着那高耸入云的山峰一路前行,北风呼啸,淹没了战马的嘶鸣声,(面对)深秋遥远的边塞,又是怎样的情怀!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上片,起句点明此行的目的地,表明行程之远。“北风”句描述一路境况,突出边塞苦寒、空旷的环境特征。 “北风”言明时节为秋。“断”字不仅生动地描绘了马嘶声在北风中被阻断的现象,更描绘了人被阻绝在荒凉之地的感觉。“若为情”的发问中带出了作者对到任的迷茫与不安。 诗意:一抹晚烟袅袅升起,在这边防驻军的营垒上显得尤其荒凉,夕阳西下,斜斜地照射在破败的关城上。古往今来胸中的怨恨何时才能平息!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下片,前两句以简练的文字描写了荒凉的戍垒、半落的夕阳、古旧的关城这些意象,勾勒出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图,营造了一种萧索冷清的氛围。 结句点明主旨,极写出塞远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表达了词人对浩渺的宇宙、纷繁的人生以及无常的世事的独特感悟。 【诗词主旨】 这首词描绘了深秋远塞、荒烟夕照的萧瑟凄凉之景,寄寓了悠悠苍凉的今昔之感,抒发了词人“幽恨难平”的凄惘之情。 【板书设计】 【课后练习】 1.理解性默写。 (1)纳兰性德《浣溪沙》中“ !”一句点明了主旨,表现了词人的独特感悟。 (2)纳兰性德《浣溪沙》中“ , ”与范仲淹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有着相同的意境。 2.说说本词描写了哪些景物,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3.任选角度,试分析本词与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的不同。 参考答案: 1.(1)古今幽恨几时平 (2)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2.这首词描写了云、山、塞外深秋的北风、战马、晚烟、营垒、斜阳、关城,抒发了词人怅惘而豪迈的情怀。 3.【示例一】思想感情:本词寄寓了悠悠苍凉的今昔之感,抒发了“幽恨难平”的凄惘之情;《长相思》主要抒发了词人的思乡之情。  【示例二】词的形式:《长相思》上下片整齐、对称,本词则未刻意追求这一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