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186155

第5章 职业卫生基础知识 课件 (共91张PPT)《 高职学生安全教育(第三版)》(高教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 类型:课件 查看:63次 大小:499507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5章,职业,卫生,基础知识,课件,91张
  • cover
(课件网) 第5章 职业卫生基础知识 了解和掌握职业卫生的基本概念; 对劳动过程中劳动者的生理和心理变化、粉尘及生产中常接触的毒物、物理因素职业性病损以及有害因素的评价和控制等知识有系统的认识和提高。 认真学习职业卫生的有关基础知识,学习过程中深入厂矿企业了解劳动者的职业卫生现状; 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有关职业性病损的案例并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并结合课后练习加深对本章知识的理解。 内容提要 职业卫生的基本概念 劳动的生理和心理 粉尘与常触的毒物 物理因素职业病损 5.1 5.2 5.3 5.4 办公室的职业健康 有害因素评价控制 5.5 5.6 了解职业卫生的必要性 据统计,全球人口的约45%属于职业人群,世界范围内几乎没有一种职业不涉及职业卫生问题。 职业性病伤不单存在于蓝领职业者的身上,有时在白领职业者的身上甚至更为严重。因此,职业卫生工作面向的是所有职业人群。 毕业后同学们就会去不同的岗位就业,如何保证自己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远离职业病和保护他人远离职业病,学习和掌握必要的职业卫生基础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职业卫生知识是专业安全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如何控制和改善劳动者的不良劳动条件,保护和促进劳动者的身心健康,预防和减少职业性病伤的产生。 1.职业性病损 职业性病损是指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所致)的各种职业损伤的统称。它可以是轻微的健康影响,也可以是严重的损害,甚至导致严重的伤残或死亡。 职业性病损包括工伤和职业性疾患。 职业性疾患包括职业病和与工作有关的疾病两大类。 工伤多见于意外事故,属于劳动保护的范畴,但其预防应是职业卫生和劳动保护部门的共同任务,其发生概率常与劳动组织、机器构造和防护是否完善有关,还与个人心理状态、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必须加以积极预。 职业病 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体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影响劳动能力,这类疾病统称为职业病。一般被认定为职业病。 职业病的3个条件: 1.该疾病应与工作场所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密切有关; 2.所接触的有害因素的剂量(浓度或强度)无论过去或现在,都足以导致疾病的发生; 3.必须区别职业性与非职业性病因所起的作用,而前者的可能性必须大于后者。 职业病 医学上所称的职业病是泛指职业危害因素所引起的特定疾病。 我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给出了立法意义上的定义,职业病是指: 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广义地讲,职业性有害因素所引起的特定疾病统称为职业病,但在立法意义上,职业病却有特定的范围,即指政府所规定的法定职业病。 职业病 根据我国政府的规定,法定职业病的诊断须在专门的机构进行,凡诊断为法定职业病的必须向主管部门报告,而且凡属法定职业病者,在治疗和休假期间及在确定为伤残或治疗无效而死亡时,应按劳动保险条例有关规定享受相应的劳保待遇。 与工作有关的疾病与职业病的区别 广义地讲,职业病是指与工作有关,并直接与职业性有害因素有因果联系的疾病;而与工作有关的疾病又称职业性多发病,是一组与职业有关的非特异性疾病,它具有三层含义: ① 与职业因素有关,但两者之间不存在直接因果关系,即职业因素不是唯一的病因。 ② 职业因素影响了健康,从而促使潜在疾病暴露或病情加剧恶化。如一氧化碳可使动脉壁胆固醇沉积增加,可诱发和加剧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紧张作业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 ③ 调离该职业或改善工作条件可使疾病缓解或停止发生。 与工作有关的疾病 与工作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